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着鞭。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
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
欢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
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着鞭。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
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
欢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
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家狩猎的盛况,展现了古代帝王们在秋天举行的游獵活动。开篇“宸游经上苑”即设定了帝王巡猎的高贵气氛,“羽猎向闲田”则显示出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狩猎情景。
接下来的“狡兔初迷窟,纤骊讴著鞭”生动地描绘了猎犬追逐兔子、猎人挥鞭指挥的情形。其中,“狡兔”二字塑造了兔子的机警与迅速,而“纤骊”一词则形容了猎人的细心和技艺。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描写的是箭术的高超,射手仅需几次尝试,就能一次射中两只兔子,显示出射箭技术的精湛。
“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则转换了情景,从白日狩猎转入夜晚的氛围。射手在月光下射击,仿佛魂魄也随着箭矢飞扬,这里不仅描写了技艺,更蕴含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欢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表达了狩猎成功后的喜悦与庆祝之情。狩猎本是皇家娱乐活动之一,这里则通过自然景物传递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氛围。
最后,“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则将这场狩猎比喻为古代君主的英明与壮举,并且暗示着诗人对于历史佳话的一种怀念之情。这也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次狩猎的记录,更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一种颂歌。
云外孤亭,空怅望、烟霞仙客。
还试问、飞吟诗句,为谁留别。
三入岳阳人不识,浮生扰扰苍蝇血。
道老精、知向树阴中,曾来歇。松稚在,虬枝结。
皮溜雨,根盘月。恨还丹不到,后来豪杰。
尘世千年翻甲子,秋空一剑横霜雪。
待他时、携酒赤城游,相逢说。
夏侯先生天下士,风流倜傥忠义俱。
平生勋业能自知,腹内更有非常书。
浪游不废灯火读,骑马儿郎空碌碌。
王门讲道三十年,坐使穷荒移国俗。
浮云蔽日客梦单,勇锐欲食奸臣肝。
径持白事上天子,不顾宰相与乃官。
沈冤昭雪清四海,旧时枝叶生光彩。
至今长安诸小儿,拍手为之歌慷慨。
归来弗受大官名,五湖一叶扁舟轻。
丹青徒写苏子卿,黄花自友陶渊明。
老我论交苦不早,意气相期且倾倒。
读公佳传诵公诗,江南节士如公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