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移根供佛前,本来幽意合栖禅。
从今处士山窗下,日对楞严诵几篇。
净土移根供佛前,本来幽意合栖禅。
从今处士山窗下,日对楞严诵几篇。
此诗描绘了一幅将菊花移植至佛前供养,旨在营造一种清幽的禅意氛围的画面。诗人通过“净土移根供佛前”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与宗教信仰结合,表达了对清净、和谐生活的向往。接着,“本来幽意合栖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暗示了菊花所蕴含的宁静与超脱精神,与禅宗追求的内心平和相契合。
后两句“从今处士山窗下,日对楞严诵几篇”,则展现了诗人与山上人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佛法的虔诚。诗人想象自己今后在山中居住,每日对着楞严经诵读,既体现了对佛教经典的尊重,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宗教活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归宁的哲学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独特视角。
问情为何物?深似海、几人沉?
算麝到成尘,蚕空遗蜕,生死相寻。
英雄拔山盖世,也喑喑叱吒变哀吟。
何况痴男怨女,天荒地老惺惺。沾襟。
有千丝万缕,系双心。
总慧多福少,别长会短,欢浅愁深。
无论,人间天上,便一般煮鹤与焚琴。
牛女离长间岁,纯孤寡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