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感怀八首·其三》
《秋日感怀八首·其三》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凤阁鸾坡切帝居,西奎东壁映图书。

孙弘待诏依金马,刘向传经老石渠。

樗栎岂堪明主顾,草茅曾有朴忠摅。

飘萧短发丹心在,吟对西风思有馀。

(0)
鉴赏

此诗《秋日感怀八首(其三)》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对宫廷与图书的描绘,以及个人身份与理想抱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与忠诚之心。

首联“凤阁鸾坡切帝居,西奎东壁映图书”,以“凤阁”、“鸾坡”象征皇宫的尊贵与威严,“西奎东壁”则指代图书的丰富与知识的深邃,描绘出一个既辉煌又充满学问的帝王之居。这里运用了借代和象征的手法,将皇宫与图书的景象与帝王的权力与文化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博学的氛围。

颔联“孙弘待诏依金马,刘向传经老石渠”,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孙弘和刘向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孙弘是汉代著名的学者,曾在金马门待诏;刘向则是汉代的经学家,晚年在石渠阁传经。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赞美了古代学者的学术成就与忠诚精神,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身份与追求的反思。

颈联“樗栎岂堪明主顾,草茅曾有朴忠摅”,诗人自比为“樗栎”(比喻无用之材),表达了自己虽不被帝王重视,但内心仍保持着朴素的忠诚与坚持。同时,诗人也借“草茅”(比喻民间)表达了一种对平民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尾联“飘萧短发丹心在,吟对西风思有馀”,诗人以“飘萧短发”形容自己的年华已逝,但“丹心”(赤诚之心)依旧坚定。面对“西风”,诗人思绪万千,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这一联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秋日感怀八首(其三)》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学问、忠诚与人生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二十三三和

谪下神清洞。更遭他、揶揄黠鬼,路旁遮送。

薄命书生鸡肋尔,却笑尊拳忒重。

破故纸、谁教翻弄。

一枕茅檐春睡美,便周公、大圣何须梦。

门前客,任题凤。卜邻羊仲并求仲。

愿春来、西畴雨足,土膏犁动。

白发巡官占岁稔,不问京房翼奉。

槔与瓮、从今无用。

醉与老农同击壤,莫随人、投献嘉禾颂。

在陋巷,胜华栋。

(0)

龙隐洞

先贤评桂山,推尔居第一。

豁然碧瑶户,夹以苍玉壁。

中有无底渊,黑浪常荡潏。

谅当剖判初,倍费造化力。

雷嗔斧山开,龙怒裂石出。

至今绝顶上,千丈留尾脊。

宁论儿女子,壮夫股为慄。

我来欲题名,腕弱墨不食。

摩挲狄李碑,文字尚简质。

今人未知贵,后代始宝惜。

洑流工骇舟,久游觉萧瑟。

岩屋宽如家,回棹聊愒息。

(0)

题真继翁司令新居二首·其二格轩

招鹤山空衿佩散,至今复以格名轩。

礼诗学已先传子,性理书犹密付孙。

程氏必须通一件,申公云不在多言。

侯芭老去头如雪,曾受吾师罔极恩。

(0)

简竹溪二首·其一

溪边紫气半空浮,父老携杖看故侯。

叔夜相思曾命驾,子猷一返少来舟。

煨残僧芋平分吃,说道天花烂漫休。

村叟安能留此客,地行仙偶出山游。

(0)

送山甫赴岭口仓与黄兄来复同载

德远先生学者师,此郎超诣可传衣。

凌云才子声名早,煮海粗官气力微。

二尺檠商今与古,三家村有是和非。

直须满了葵丘戍,策杖溪边待璧归。

(0)

左目

已盲犹赤痛,久不出鸡窠。

丹荔曾遗毒,青灯亦一魔。

抛书无味甚,节腹柰馋何。

二癖依然在,徒劳问眼科。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