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鹤山空衿佩散,至今复以格名轩。
礼诗学已先传子,性理书犹密付孙。
程氏必须通一件,申公云不在多言。
侯芭老去头如雪,曾受吾师罔极恩。
招鹤山空衿佩散,至今复以格名轩。
礼诗学已先传子,性理书犹密付孙。
程氏必须通一件,申公云不在多言。
侯芭老去头如雪,曾受吾师罔极恩。
这是一首描绘家风、传统与个人情感交织的诗篇。从“招鹤山空衿佩散,至今复以格名轩”几句,可以看出诗人对家族荣耀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自豪与回忆。在古代中国,鹤是纯洁、高雅的象征,而“空衿”则可能指代某种清高或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这里,招鹤山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这个家族过去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而今后的荣耀依然是诗人所期望和追求的。
“礼诗学已先传子”表明了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对礼仪的学习与继承是非常关键的。这里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教育的尊崇,以及希望这些知识能够代代相传。
“性理书犹密付孙”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后人的责任感和教育的持续性,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深层次的道德与智慧的传承。
至于“程氏必须通一件,申公云不在多言”,这里提及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两大流派——程颐、程颢(即程门弟子)和申逊。诗人似乎在强调对这两种学说的尊重与理解,而“申公云不在多言”则可能是指申逊的教导简洁明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最后,“侯芭老去头如雪,曾受吾师罔极恩”则表达了一种对老师的深深感激和敬意。这里的“罔极恩”意味着诗人对于教师的恩情铭记在心,这份恩情无法衡量。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教育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的深厚学养与个人的情感世界。这不仅是对过去荣耀的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