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出晴溪,溪回抱山转。
欲采芙蓉花,亭亭秋水远。
心非樯上帆,随风岂舒卷。
但得红芳迟,何辞岁年晚。
泛舟出晴溪,溪回抱山转。
欲采芙蓉花,亭亭秋水远。
心非樯上帆,随风岂舒卷。
但得红芳迟,何辞岁年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泛舟于晴溪,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诗人以“泛舟出晴溪,溪回抱山转”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溪流的蜿蜒曲折与山峦的环绕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接着,“欲采芙蓉花,亭亭秋水远”,诗人表达了想要采摘水中芙蓉花的愿望,然而“亭亭秋水远”则暗示了距离的遥远和采摘的不易,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深远感。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心非樯上帆,随风岂舒卷”,这一句将诗人的心境与外界的环境进行了对比,心如不被风控制的帆,自由而不受束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自由。同时,也隐含着对命运与自然规律的思考,即人的心灵不应被外在的力量所左右,应保持自我与自由。
最后,“但得红芳迟,何辞岁年晚”,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珍惜,即使时间已晚,也不愿错过这难得的美景。这句话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终南望咸阳,少室迩京洛。
神宇壮维藩,佳气郁环崿。
兹山何崷崒,川岭丽绣错。
攒蹙亘千岩,萦纡盘万壑。
星辰互翻动,雷雨或解作。
谷候异凉温,峰形殊今昨。
瑶草雪中华,红泉风外落。
江翻映组练,日照辉金薙。
游衍多圣仙,翔舞集鸾鹤。
循山构累榭,嵌空结菌阁。
飘飘曳灵幡,窅窅鸣天乐。
宸居暨泰清,长杨亘五柞。
登祗警神卫,方望肃王略。
弱龄耽名山,雅志涉丹籥。
招隐冀淹留,采秀怜沃若。
秉我上皇心,排筌入玄漠。
掷帽悲歌发。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
其上有、秦时明月。
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发。
家何在,在天末。凭高对景心俱折。
关情处、燕昭乐毅,一时人物。
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
都只被、江山磨灭。
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
长杨赋,竟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