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帽悲歌发。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
其上有、秦时明月。
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发。
家何在,在天末。凭高对景心俱折。
关情处、燕昭乐毅,一时人物。
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
都只被、江山磨灭。
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
长杨赋,竟何益。
掷帽悲歌发。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
其上有、秦时明月。
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发。
家何在,在天末。凭高对景心俱折。
关情处、燕昭乐毅,一时人物。
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
都只被、江山磨灭。
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
长杨赋,竟何益。
这首词以掷帽悲歌起笔,描绘出词人在秋夜中独自凭栏远眺京城的景象,凤城双阙映衬着皎洁的秦时明月,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怀旧的氛围。词人感叹自己在京华漂泊已久,吴地的盐只能增添他的愁绪,家国之思深沉而遥远。
接着,词人仰望天空,白雁疾飞,叫声穿越时空,唤起了他对历史英雄的记忆,然而这些豪杰也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想象自己将要前往无终山,渴望借此壮志抒发,甚至愿意饮尽黄獐之血,表达内心的激昂与无奈。
最后,词人以“长杨赋”作结,暗示自己的才华如同汉代扬雄所作《长杨赋》般,虽有才情却难以施展,表达了深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词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