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前欢,思往事。一穗玉炉烟细。
罗幕下,绣帘垂,春寒能几时。春欲暮。愁仍住。
眼冷故乡何处。凭梦去,寄书回,衡阳无雁来。
忆前欢,思往事。一穗玉炉烟细。
罗幕下,绣帘垂,春寒能几时。春欲暮。愁仍住。
眼冷故乡何处。凭梦去,寄书回,衡阳无雁来。
这首清代词人周之琦的《更漏子》(其一)描绘了一幅深情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开篇“忆前欢,思往事”,直接表达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和旧日情感的怀念。接下来,“一穗玉炉烟细”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暗示了室内温馨的氛围和淡淡的忧思。
“罗幕下,绣帘垂,春寒能几时”描绘了春天将尽,寒意尚存的场景,暗示时光易逝,春光不再,也暗含着词人心中的无奈与期待。“春欲暮。愁仍住”进一步强调了愁绪的持久,即使春天即将过去,心中的愁苦依然如故。
“眼冷故乡何处”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思念,但又因为距离遥远,只能用“眼冷”来形容内心的孤寂和无法触及。“凭梦去,寄书回,衡阳无雁来”借雁南飞的典故,寄托了词人渴望通过梦境或书信与故乡亲人沟通的愿望,然而现实中却只能感叹“无雁来”,增添了深深的失落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词人对往昔欢乐和现实愁苦的对比,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竹林文酒暂盘桓,聚散无期后会难。
灯下几人分去住,尊前双泪带悲欢。
伤心此别魂俱断,落魄初归梦未安。
他日东行占太史,客星遥傍使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