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承之紫岩长句》
《次韵承之紫岩长句》全文
宋 / 苏过   形式: 古风

乱山穷处闻鱼鼓,梵宇潭潭不知暑。

当时麻衣此卜居,自启山林著蓝缕。

飞空楼观惊造化,缥缈云间如帝所。

道人疑是有道者,己不求人人自许。

富儿争致千金多,贫者不辞筋力苦。

若非足指按大地,荒山坐变琉璃宇。

南阳持节奉诏归,夜上峥嵘携幕府。

是时六月火令炽,千骑解鞍人按堵。

登临岂为谢公赏,七子赋诗歌赵武。

长廊月出清风生,古殿无人铃独语。

公留三日看溪涨,白昼鱼虾落飞雨。

我昔千里上太行,身世飘零悲逆旅。

莫投紫岩稍自慰,欲扣僧房无可侣。

有来野饷苜蓿饭,主人对客羞贫窭。

何似元戎从掾吏,落日红旗照洲渚。

椎牛酾酒劳还役,号令三更传部伍。

君能笔力记其事,句法更如山峻阻。

一时豪放岂易得,况有幻怪供诗取。

归来尚可诧朋友,云梦青丘俱不数。

山川虽是风物殊,乐哉信美非吾土。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过创作,题为《次韵承之紫岩长句》。诗中描绘了紫岩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以及在此地生活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首句“乱山穷处闻鱼鼓”,以“乱山”描绘山势的险峻,以“鱼鼓”象征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梵宇潭潭不知暑”一句,通过“梵宇”(佛寺)的幽静与清凉,反衬出山中环境的宜人。

“当时麻衣此卜居,自启山林著蓝缕。”描述了古人在此地隐居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飞空楼观惊造化,缥缈云间如帝所。”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紫岩山楼阁的壮观与神秘,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道人疑是有道者,己不求人人自许。”表现了山中道士的超然脱俗,即使不主动寻求名声,也因自身的修为而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接下来的几句,“富儿争致千金多,贫者不辞筋力苦。”对比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若非足指按大地,荒山坐变琉璃宇。”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改变环境可能性的想象。最后,“南阳持节奉诏归,夜上峥嵘携幕府。”描绘了官员归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紫岩山自然景色、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苏过
朝代:宋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猜你喜欢

赠林先生

谁似君家阀阅高,宅前乔木势凌霄。

一门科目连三代,十世儒名冠两朝。

仍羡先生膺硕望,坐令后进仰馀标。

少微垂象光辉映,皇极推玄礼数超。

江左岂容安石卧,淮南曾赴小山招。

明时冠带俱为用,此日弓旌重见邀。

家学发挥疑刃剖,庙谟参赞譬羹调。

春风谈笑青油幕,晓日追随碧羽翘。

鹦鹉洲边新汗漫,凤皇台上久逍遥。

却回故国颁周祀,犹梦钧天舞圣韶。

云路功勋方烜赫,山林踪迹未萧条。

瓣香丽水祈灵贶,疋马苍山触暑熇。

近喜三苗绳系颈,共誇六国印悬腰。

归来昼锦诸亲在,老去秋霜两鬓饶。

怀土未妨淹使节,观风也复采民谣。

青田为语刘夫子,莫使亡羊付寂寥。

(0)

伯贞长司自京西还临洮与余重会关西且致余家信赋诗二首赠别并述鄙怀·其一

边境古熙州,长城据上游。

渭从同穴出,洮入大河流。

佐郡莲依幕,还京雪满裘。

闻君欲归养,宁得久淹留。

(0)

赠别汪先辈归永嘉

怜君负才艺,命与壮心违。

回首已华发,半生犹布衣。

山空芳草歇,海阔蛰龙稀。

岁晚东阳道,含凄赋式微。

(0)

饮横城蒋氏别墅

春华被众卉,巨细皆敷荣。

牡丹既舒葩,荼蘼亦含英。

抚物惜芳景,开筵畅尘萦。

时从石边坐,或复池上行。

繁花转侵袖,垂条动钩缨。

心会言屡忘,理惬感忽生。

游鱼何洋洋,鸣禽自嘤嘤。

悠哉行乐意,契彼禽鱼情。

(0)

离汴京渡口

衮衮天河水,雄奔际海涯。

一官辞帝阙,六月上星槎。

平地俄兴浪,中流忽涌沙。

瞿塘与巫峡,神变不须誇。

(0)

寓兴

落日一樽酒,壮歌淮蔡间。

停杯爱云水,解带对溪山。

野旷月初出,鸟鸣心自閒。

稍晴湍濑急,百丈费跻攀。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