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
千里石壁坼,一条流泌泉。
青松盘樛枝,森森上插青冥天。
枝上有□猿,宿处近鹤巢。
清唳孤吟声相交,月轮下射空洞响,丝篁成韵风萧萧。
我心尘外心,爱此尘外物。
欲结尘外交,苦无尘外骨。
泌泉有冰公,心静见真佛。
可结尘外交,占此松与月。
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
千里石壁坼,一条流泌泉。
青松盘樛枝,森森上插青冥天。
枝上有□猿,宿处近鹤巢。
清唳孤吟声相交,月轮下射空洞响,丝篁成韵风萧萧。
我心尘外心,爱此尘外物。
欲结尘外交,苦无尘外骨。
泌泉有冰公,心静见真佛。
可结尘外交,占此松与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诗人买得一片田地,位于济源花洞前。千里之外的石壁上有裂缝,流淌出清泉。这幅景象中,青松树枝盘旋曲折,直插云霄。枝头栖息着猿猴,与鹤巢相近,显得格外宁静。
诗人通过自然之声——清脆的鸟鸣与月光下洞穴中的回响,以及风穿过松林发出的萧萧之音,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提到“爱此尘外物”,显示出诗人对这片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然而,在这宁静与美好背后,诗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他渴望在这尘世之外找到可以交心的人,但又感到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因为“苦无尘外骨”。这里的“尘外骨”可理解为能够理解和共鸣他超凡脱俗情怀的人。
但随后,诗人提到“泌泉有冰公”,意指在这清澈泉水旁,有一位修行者,或许是佛教僧侣,他们的心灵如同泉水般清澈,能够静心观察到真实的世界。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似乎找到了解决孤寂之感的途径。
最后,诗人表达了愿景,他希望能在这尘世之外,与大自然——松树和月亮——建立某种精神上的联系,从而超越尘世间的情感隔阂。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心灵自由与和谐的一种追求。
畴昔相看意便倾,重逢便觉眼增明。
半生漫仕壮心在,五月长江去棹轻。
龟椟久藏千乘宝,鹏风方快九霄程。
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
南州要是梅开早,北客巡檐偏眼明。
一夜飞花来点缀,新亭而复得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