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乡思漫书·其一》
《乡思漫书·其一》全文
明 / 区元晋   形式: 七言律诗

紫水溪头月几湾,数椽茅屋静依山。

春寻笋蕨携篮出,秋忆蒪鲈放艇还。

翠石摊云诗卷湿,高松滴露酒杯寒。

丹炉茶灶清堪适,徒向南天引目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紫水溪头月几湾”,以“紫水”点明了水色之美,“月几湾”则勾勒出月光洒在溪流上的柔美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下来,“数椽茅屋静依山”一句,通过简朴的茅屋与山的和谐共处,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之美。

“春寻笋蕨携篮出,秋忆蒪鲈放艇还”两句,分别描绘了春天和秋天的乡村生活场景。春天里,人们带着篮子去寻找新鲜的竹笋和蕨菜;秋天时,则划着小船回忆起品尝美味的蒪鱼和鲈鱼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更替下的乡村生活多样性,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馈赠的珍惜与享受。

“翠石摊云诗卷湿,高松滴露酒杯寒”则是对诗人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翠绿的石头上仿佛铺满了云雾,诗卷被湿润的空气浸透,高大的松树上露珠滴滴,让酒杯显得格外清凉。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丹炉茶灶清堪适,徒向南天引目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丹炉与茶灶的清雅,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处繁华世界,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而“徒向南天引目斑”则可能暗含对远方或理想世界的向往,但最终还是回归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乡村生活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区元晋
朝代:明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猜你喜欢

赠松阳陈希曾先生

接舆叹凤德,宣尼感祥麟。

狂圣虽不同,明哲俱全身。

达生贵无我,和光混埃尘。

斯文苟不丧,美璞终见珍。

泰运属明圣,彤庭布纯仁。

高冈赓鸣和,深渊跃潜鳞。

子何固山泽,不念苍生屯。

愿施素所蕴,骑箕补星辰。

不然当大饮,莫负头上巾。

不作仙与佛,不誉墓中人。

坦荡宇宙间,长与元气亲。

(0)

过友人墓

天地育群物,衰荣迭新故。

苟非金石资,畴能保晨暮。

水逝不复西,叶凋长辞树。

昨日眼中人,今朝陇头墓。

永寐长夜台,无时见明曙。

感此心悲伤,彷徨以怀顾。

彭殇均朽化,何术可独固。

吾将营姹女,九转童颜驻。

鼎湖有飞龙,乘之上升去。

愿从轩辕游,复与王乔遇。

呼吸元和精,服饵玄牝素。

万期为须臾,八荒等庭户。

俯视闾门间,茫茫日尘雾。

(0)

述怀五十三首·其四十五

前有三十年,强半向蒙童。

后有三十年,强半已老翁。

少壮几何时,荣辱在其中。

苟于志弗立,徒尔荣厥躬。

世治贵行道,世乱尚高风。

颜子在陋巷,一瓢常固穷。

而不改其乐,贤哉畴与同。

(0)

春日闻唐比部将至荆州·其二

几载相逢见面难,祗凭尺素报平安。

江陵不日君须到,春月春花好共看。

(0)

和靖江府胡典仪韵

驾扈游诸国,经秋又涉春。

关山知有许,瀚海阔无津。

古塞风光别,长亭月色新。

论诗劳奖借,一语重千钧。

(0)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其八

五夜天阶炳六符,圣恩承运启皇图。

华夷仰日恩倾戴,阊阖排云许叫呼。

李白万言曾倚马,王乔双舄解飞凫。

自惭学浅才如线,敢望连篇若贯珠。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