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灵洲来,惟见芳草渡。
蒹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
挂席上真阳,好山忽无数。
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
不应官道傍,乃有见山处。
借识卫叔玠,未睹乐彦辅。
石峰难再得,舟过更回顾。
我从灵洲来,惟见芳草渡。
蒹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
挂席上真阳,好山忽无数。
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
不应官道傍,乃有见山处。
借识卫叔玠,未睹乐彦辅。
石峰难再得,舟过更回顾。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的诗篇,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灵洲”作为起始点,引出了“芳草渡”,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但随即转向“蒹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的描写,给人以一种空旷、辽阔之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刻画,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淡泊。
接下来的“挂席上真阳”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阳光透过树木洒在席子上,让人感到一种温暖和安宁。而“好山忽无数”则是对美好山川的赞叹,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下文中的“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更是深化了这种意境。这里的“好山”被赋予了人的性格,比喻它像一个隐逸者一般,不愿与世俗接触,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纯净。这一比喻既丰富了诗句的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应官道傍,乃有见山处”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虽然身在官场,但心灵深处却与自然相通,有自己的精神寄托。紧接着,“借识卫叔玠,未睹乐彦辅”显示了诗人对朋友或同道中人的认识和期待,这里的人名可能是诗人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也可能是诗人情感世界里的象征。
最后,“石峰难再得,舟过更回顾”则是诗人面对美好景致时的珍惜之情。这里的“石峰”不仅是自然景观,更代表了难以重现的美好时光和心灵体验,所以即使舟船已经行驶过去,诗人仍然忍不住回头去追寻那份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情怀。
桃溪老人爱花树,家在万花溪上住。
白头重入紫薇垣,官舍今无种花处。
买花不识城市途,园中看花非我徒。
画图剪綵尽成幻,空有爱花犹故吾。
吾家海榴四五株,意欲借之如借书。
自言花借不在好,仅取数尺青扶疏。
墙根老枝不盈掬,欲借真惭少妆束。
风披雨浥渐成阴,纵遣无花看亦足。
城西官陌无尘埃,呼童把送休迟徊。
花根岁暮幸勿返,还我诗逋十韵来。
釭壁沉沉霜人影,博山云断金虬冷。
嫦娥袖薄双臂寒,夜长软抱梅花颈。
玉台紫雾荒荒间,翡翠珊瑚含木难。
苕华姊妹又千载,当年暗记红阑干。
捣齑破臼种荼子,待看黄人贴天死。
月查高挂九枝镫,却教谁指秋河水。
兰叶萧萧泣露凉,芙蕖花覆黄鸳鸯。
檀槽不伴玉笛老,手把灵犀到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