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带得西来种,中秘千珍及万珍。
一个臭囊藏不尽,又从身外覆精神。
张骞带得西来种,中秘千珍及万珍。
一个臭囊藏不尽,又从身外覆精神。
这首诗《石榴》由明代诗人沈周所作,通过对石榴这一植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张骞带得西来种”,开篇以张骞出使西域引入石榴这一异域之物,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张骞作为汉朝使者,远赴西域,带回了石榴种子,不仅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种资源,也寓意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中秘千珍及万珍”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石榴的珍贵与多样,它不仅仅是一种果实,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营养价值。这里的“千珍及万珍”既是对石榴本身价值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万物丰富性的颂扬。
“一个臭囊藏不尽,又从身外覆精神”则是对石榴的深层次思考。石榴果肉鲜美,但其内部却可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瑕疵或缺陷,正如人生中的种种不完美。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否定石榴的价值,反而通过“又从身外覆精神”这一句,表达了对事物内在价值的重视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乐观。这句话暗示着,即使面对生活的不完美,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美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接纳。
整首诗通过石榴这一具体事物,寓言了文化交融、自然之美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我寻陶隐居,山中多古迹。
青障抚清泉,白云抱苍壁。
入经碎玉桥,便是幽人宅。
仙人昔炼丹,嶙嶒一卷石。
俯视直千寻,凌空高百尺。
两水落沧洲,滔滔渺无极。
拂石坐片时,万籁俱寥寂。
但听松风声,耳边生淅淅。
长啸白云飞,山雨催诗亟。
诗成寄阿谁,赏识惟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