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路六七里,溪上梅三四花。
日落鸟声何处,山空犬吠谁家。
草间路六七里,溪上梅三四花。
日落鸟声何处,山空犬吠谁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浚的《六言》,其中描绘了一幅淡远幽静的山野风光图。"草间路六七里,溪上梅三四花"两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长约六七里的草径,以及散布在溪边的三三两两的梅花。这不仅描绘了景物,也通过数量上的模糊,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
"日落鸟声何处,山空犬吠谁家"两句,则是在这个平和的画面中渗入了一丝寂寞与疑问。当太阳下山时,那些归巢的鸟儿的声音似乎来自四面八方,而在这宁静的山谷中,一声声狗吠,仿佛在询问着哪一个隐蔽的角落里藏有人的生活。这里的"何处"和"谁家"不仅是对景物的提问,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归属与孤独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在自然界中寻找宁静与思考的诗人形象。
东郊二月天,寒尽未成暄。
永日青丝骑,和风绿酒樽。
径抽萱甲细,墙倚杏梢繁。
烂醉谁知者,行歌入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