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把菱花照素颜,试临春水插花看。
木兰船上游春子,笑指荆钗下远滩。
难把菱花照素颜,试临春水插花看。
木兰船上游春子,笑指荆钗下远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家女子在春天里寻求自我欣赏与快乐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不因物质贫乏而失去对生活美的追求和乐观态度。
首句“难把菱花照素颜”,以菱花(一种镜子)象征女子对美的追求,但面对“素颜”(朴素的面容),表达了贫女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渴望通过镜子映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美丽。这句诗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美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
次句“试临春水插花看”,转而描写贫女尝试在自然中寻找美,通过将鲜花插入春水之中来欣赏。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她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她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满足感。
第三句“木兰船上游春子”,进一步描绘了贫女在春日里乘着木兰船(一种轻便的舟船)游于水上的情景。这里的“游春子”不仅指游船上的女子,也暗喻了她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与活力,享受着短暂的快乐时光。
最后一句“笑指荆钗下远滩”,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贫女手持荆钗(一种简陋的发簪),笑着指向远处的沙滩。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表现了她在困境中仍能保持自尊和自信,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贫女在春天里的小小举动,展现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和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状态。
惠崇一诗僧,宋首柴周尾。
丹青入禅观,别自通玄理。
能于尺素间,点染千山水。
昨登金焦兴不孤,陈郎示我溪山图。
画家精工多近俗,写意得神形不足。
此僧妙趣种种兼,不满三尺吴兴缣。
针头毫末密相接,有如蟭螟寄蚊睫。
或言工胜赵大年,又云妙超展子虔。
只须三日坐其下,一花一草生意全。
乃知陈郎挥洒信有本,耻与当今画家混。
我歌长句君莫嗤,惠崇惠崇郎所师。
湖雨霁将夕,湖气来远清。
携俦赴真赏,浩然湖上行。
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
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冥。
风漪泛萍叶,云沜娴鵁鶄。
蘧蘧众妙集,暧暧群爽并。
接虑归平淡,置想入空明。
湮郁一为荡,尘俗何由撄?
及斯顾同侣,风咏殊有情。
沧浪不可即,容兹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