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过博山》
《夜过博山》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山行迫昏黑,乞火野人家。

阴风振林壑,水激沟港斜。

扶舆听鸣钟,尚觉涂路赊。

叩门得兰若,僮仆欣不差。

老僧为作茗,趺坐谈无涯。

子夜各休去,幻境良可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博山行进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

首句“山行迫昏黑”,点明了时间背景——黄昏时分,山路显得更加幽暗。接着“乞火野人家”一句,透露出诗人行走在荒野之中,需要向村民求助以获得火光照明,增添了一丝旅途的艰辛与未知感。

“阴风振林壑,水激沟港斜”描绘了夜晚山中特有的景象:阴冷的风吹拂着山谷,水流在沟渠中潺潺流动,斜斜地映照出光影交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

“扶舆听鸣钟,尚觉涂路赊”中,“扶舆”可能是指诗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或步行的状态,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这句诗通过声音的对比,强化了夜晚行进的孤独与遥远感。

“叩门得兰若,僮仆欣不差”描述了诗人最终找到了一处寺庙(兰若),得到了热情的接待。这里的“僮仆欣不差”表现了寺庙工作人员的友好态度,为旅途中增添了一抹温暖。

“老僧为作茗,趺坐谈无涯”则展现了寺庙内的生活场景。老僧为诗人准备了茶饮,并与之交谈,探讨无尽的哲理话题。这一细节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精神追求的重视,以及人与人之间超越物质交流的精神层面的连接。

最后,“子夜各休去,幻境良可嗟”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结束、旅程即将告一段落的感慨。他或许在思考这次经历的意义,对所见所闻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夜行山间的独特体验,以及对自然、宗教、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辛巳巴东元日

旧日逢春喜,而今怕见春。

红尘长路客,残病老夫身。

政拙难书考,家贫只累人。

自怜头上发,更比去年新。

(0)

题师岩卿蒲中八咏·其六西岩叠巘

螺发烟鬟矗万峰,行人指点梵王宫。

鸟飞杳霭苍茫外,人在霏溦空翠中。

(0)

题师岩卿蒲中八咏·其四首阳晴雪

山头晴雪照城楼,泼水融银眩两眸。

荡涤寒城须美酝,浮香醽醁夜来篘。

(0)

送田茂卿赴都

宿雨初晴草木齐,一杯汾水恨分携。

上林晓色多莺友,长路春风入马蹄。

黄卷可能无斗禄,青云自是有天梯。

从来俊杰知时务,莫为寒窗故纸迷。

(0)

送赵宜之归辛安兼简洛下诸友

悽恻复悽恻,送君汾水侧。

人生欢会少,一别难再得。

昔经劫火然,二鸟奋惊翼。

嗷嗷各何之,同落天西北。

日夕相和鸣,此乐未易极。

狂风忽吹散,一鸟归故国。

翱翱入寥廓,万里期一息。

邓林有馀阴,未肯栖枳棘。

玉山有嘉禾,未肯求粒食。

一鸟独未归,毰毸老无力。

矫首思旧群,潸然泪沾臆。

(0)

径山五峰·其三鹏抟峰

峰势来大鹏,鼓此垂天翼。

培风本无待,适兹造化力。

何须问天池,在在六月息。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