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车无处立奇功,大宛归来献草龙。
遗种于今遍天下,茂陵冷落几秋风。
使车无处立奇功,大宛归来献草龙。
遗种于今遍天下,茂陵冷落几秋风。
这首诗《葡萄》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对葡萄这一物象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生长的独特见解。
“使车无处立奇功”,开篇以“使车”这一古代外交官出行的代称,暗示了葡萄作为珍贵物种,曾被派遣远行,为国家立下奇功。然而,“无处立奇功”则暗含了历史的变迁与命运的无常,即使曾经辉煌,如今也难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持久的印记。
“大宛归来献草龙”,“大宛”是中国古代对西域地区的一个泛称,这里指的是葡萄原产地。诗句描述了葡萄从遥远的异域被引入中原的过程,如同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将远方的珍稀之物带入了华夏大地。“草龙”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葡萄藤蔓的生长状态,既体现了其生命力的旺盛,也寓意着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遗种于今遍天下”,此句强调了葡萄种植技术的传播与普及,从最初的引进到如今广泛种植,葡萄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常见作物,其影响力跨越时空,遍布各地。
“茂陵冷落几秋风”,“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此处借指历史的遗迹或文化的积淀。通过“冷落”与“秋风”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可能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忧虑。同时,这也象征着葡萄虽已遍布天下,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却可能被现代生活所遗忘。
整首诗通过葡萄这一物象,巧妙地融合了历史、文化、自然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崩岸怯随波,惊涛日就涌。
所居远其安,千年劳奔汹。
绿草亦何辜,漂流频接踵。
沓浪竞突吞,难恃春风宠。
披靡蹙洄舠,短樯慄以悚。
寸进从弱丝,迟迟相立拱。
递来不一形,化变于焉总。
中有至理存,鬼神不敢奉。
博厚深地力,于兹觇厥勇。
变乃得其常,不泄先不壅。
聚散漠无端,通气为任重。
微分广大情,位此当倥偬。
是亦坎坤门,示我于静动。
抱玉自南来,弭节旋捐玦。
扰扰竟何成,理弱媒终拙。
喔咿不可为,突梯性所劣。
迟暮固堪忧,竞进仍非屑。
徒兴岐路悲,急还穷途辙。
执戟亦以疲,不如独关闭。
哀哉楚山愚,涕尽继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