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自无而满,风惟西与南。
秋光时可掬,天意日难探。
绿岸同舟懒,青山对客憨。
羁人甘寂寂,或恐使星惭。
月自无而满,风惟西与南。
秋光时可掬,天意日难探。
绿岸同舟懒,青山对客憨。
羁人甘寂寂,或恐使星惭。
这首诗描绘了十四夜泊于繁昌旧县镇的所见所感,以月、风、秋光、青山等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宇宙奥秘的探寻。
首联“月自无而满,风惟西与南”以月亮的盈亏变化和风向的特定指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月亮由缺至满,仿佛是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而风向的固定则给人以稳定感,但又暗示着某种不可预知的力量在运作。
颔联“秋光时可掬,天意日难探”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探索与未知的主题。秋光虽美,却只能偶尔捕捉,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不易得;而天意深不可测,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敬畏与不解。
颈联“绿岸同舟懒,青山对客憨”转而描写诗人与自然的互动。绿岸与青山仿佛是诗人的伴侣,但“懒”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疏离,“憨”字则赋予了青山以拟人化的亲切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试图在自然中寻找慰藉的努力。
尾联“羁人甘寂寂,或恐使星惭”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的身份——羁旅之人,并表达了他愿意承受孤独与寂寞的心境。同时,诗人也担心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会使得星辰感到羞愧,这一细节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谦逊态度,也流露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宇宙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在孤独旅程中的自我接纳与超越。
今日承人乏,东州假传车。
劳生复去国,垂老欲捐书。
斗酒相为乐,诸家食有鱼。
华灯续光景,鸣笛问吹嘘。
即事已陈迹,怀人方跂予。
要官多谒禁,数子莫情疏。
啼鸟春犹浅,高花日胜初。
朝回应见念,会语殿中庐。
汉朝名臣有傅伯,谏诤由来犯颜色。
兰台下笔不自休,义阳封侯勇无敌。
石渠昨者承明直,虎符今为二千石。
邀我请赋草堂诗,草堂欲归那可得。
太行之上无高山,济水之外无清源。
闻君筑居山水际,清高正为君家言。
上有无心之云出幽谷,下有劲节之竹森寒玉。
四邻空地犹几许,容我东西一茅屋。
冠盖如云笑别时,亦知陈迹易伤悲。
归来未似钟山醉,零落多于邺下诗。
人事可怜驹过隙,秋风几许鬓成丝。
何须更听山阳笛,欲近西州涕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