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碑无古迹,丹碧覆嵯峨。
塔向城中共,山从寺右多。
疏松小溪路,远溇太湖波。
何锴书堂在,犹嫌隔翠萝。
访碑无古迹,丹碧覆嵯峨。
塔向城中共,山从寺右多。
疏松小溪路,远溇太湖波。
何锴书堂在,犹嫌隔翠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道场山的景象与感受。开篇"访碑无古迹,丹碧覆嵯峨",通过对碑刻的寻访与山峰丹青色彩、嵯峨壮观的描述,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紧接着"塔向城中共,山从寺右多"则描绘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的和谐美感。
接下来的"疏松小溪路,远溇太湖波"中的“疏松”二字生动地表达了树木参差不齐的自然状态,而“远溇太湖波”则延伸了视野,将诗人眼前的山水与著名的太湖联系起来,增添了一份广阔。
最后两句"何锴书堂在,犹嫌隔翠萝"中,“何锴书堂”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建筑或地点,而“犹嫌隔翠萝”则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深切感受和渴望,尽管已经身处美丽的环境中,但仍觉得与那份美好之间似乎还有层翠绿的花草相隔,表现出一种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艺术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