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
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
前海弥浩溔,后岭横岝㟧。
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
缅思开创初,设险制东索。
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
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巳落。
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
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
关外修八城,指麾烦内阁。
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
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
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
海燕春乳楼,胡鹰晓飞泊。
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
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
前海弥浩溔,后岭横岝㟧。
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
缅思开创初,设险制东索。
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
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巳落。
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
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
关外修八城,指麾烦内阁。
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
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
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
海燕春乳楼,胡鹰晓飞泊。
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山海关》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此诗通过对山海关地理形势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山海关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地位和其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
诗开篇即以“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点出山海关的自然地理优势,仿佛天造地设一般。接着,“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引出历史上的中山王在此地进行的初步建设与开拓。随后,诗人描绘了山海关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观,如“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前海弥浩溔,后岭横岝㟧”,以及“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形象地展示了山海关的险峻与雄伟。
接下来,诗人追溯到明朝末年,描述了山海关在抵御外敌入侵中的重要作用,如“缅思开创初,设险制东索”。然而,随着朝代更迭,山海关也见证了权力的更替与战争的残酷,如“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巳落”。
诗中还提到了几位关键的历史人物,如“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以及在山海关战役中的将领们,如“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关外修八城,指麾烦内阁”,“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最后,诗人感慨于山海关在明清交替之际的局势变化,以及其在国家危亡时刻的作用,如“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诗以“海燕春乳楼,胡鹰晓飞泊”结尾,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山海关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也蕴含了作者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顾炎武作为思想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挂冠神武,来作烟花主。
千里好江山,都尽是、君恩赐与。
风勾月引,催上泛宅时,酒倾玉,脍堆雪,总道神仙侣。
蓑衣箬笠,更著些儿雨。
横笛两三声,晚云中、惊鸥来去。
欲烦妙手,写入散人图,蜗角名,蝇头利,著甚来由顾。
秦关千古有雄名,秦地宁时息战争。
草野英雄无敌国,朝廷勋德倚长城。
锦缠红帕将军府,紫电清霜武库兵。
绝幕烽烟沉远候,太平金鼓杂欢声。
淮西司马新恩重,鲁国儒生旧望清。
黑胆赤心男子事,大弨长剑丈夫行。
待垂贾谊言馀饵,就试终军请去缨。
纵不首传函报死,亦须颈系背笞生。
当年功业鲸鲵尽,振古勋名日月明。
莫叹暂从红幕去,待于归望碧幢迎。
愚时若忝书功笔,未信燕然有旧铭。
唐室无臣覆手移,坐看悍媪制庸儿。
思量可惜当年死,却是西来问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