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虽勤隔壤穹,此诚何自达天中。
幸凭今日皇华使,不假当年帝释宫。
人道苏天真广大,岁逢商旱得流通。
欲知八郡生灵喜,七月兴歌我稼同。
瞻仰虽勤隔壤穹,此诚何自达天中。
幸凭今日皇华使,不假当年帝释宫。
人道苏天真广大,岁逢商旱得流通。
欲知八郡生灵喜,七月兴歌我稼同。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阳枋所作,名为《和苏提举喜雨(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喜雨的欣赏之情,以及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瞻仰虽勤隔壤穹,此诚何自达天中。"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景象,人们虽然频繁地仰望天空,但天际似乎被什么遮蔽,无法直接看到天上的变化。而"此诚何自达天中"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好奇和探究之情,仿佛在询问这股力量是如何触及天际的。
"幸凭今日皇华使,不假当年帝释宫。"
诗人感到幸运的是,这一日的皇家使者(即喜雨)并非像过去帝王时期那般神秘难以捉摸,而是直接降临人間,给人们带来恩泽。
"人道苏天真广大,岁逢商旱得流通。"
这里的"人道苏天"指的是人类对于天气变化的理解和感受,诗人认为这种理解是开阔而深远的。而"岁逢商旱得流通"则说明在干旱之年,这样的雨水如同生命线一般,让万物得以流通,生机勃勃。
"欲知八郡生灵喜,七月兴歌我稼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整个地区(八郡)人民对于这场喜雨的喜悦之情,以及这种喜悦在收成之时(七月)的歌唱中得以共鸣,诗人的心情与田间的谷物一同欢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一种崇敬之情,以及这种美好的普惠性。
彩胜宜春,翠盘消夜,客里暗惊时候。
剪燕心情,呼卢笑语,景物总成怀旧。
愁鬓妒垂杨,怪稚眼、渐浓如豆。
尽教宽尽春衫,毕竟为谁消瘦。梅浪半空如绣。
便管领芳菲,忍孤诗酒。
映烛占花,临窗卜镜,还念嫩寒宫袖。
箫鼓动春城,竞点缀、玉梅金柳。
厮句元宵,灯前共谁携手。
记花阴映烛,柳影飞梭,庭户东风。
彩笔争春艳,任香迷舞袖,醉拥歌丛。
画帘静掩芳昼,云剪玉璁珑。
奈恨绝冰弦,尘消翠谱,别凤离鸿。莺笼。
怨春远,但翠冷闲阶,坠粉飘红。
事逐华年换,叹水流花谢,燕去楼空。
绣鸳暗老薇径,残梦绕雕栊。
怅宝瑟无声,愁痕沁碧,江上孤峰。
去年蹉却沤麻时,寒女卒岁号无衣。
今年无叶蚕眠迟,五月簇茧方缲丝。
丝成那望衣儿女,且织霜缣了官赋。
不愁织尽杼轴空,只恐精粗不中度。
寒女寒女无重叹,且将败缕缝新绽。
愿得明年蚕叶平,剜肉医疮为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