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瞰风波右石湖,云间隐映见浮屠。
江山入画今犹昔,岁月撺梭日又晡。
醉笔草书登雪候,征袍旧绣拂天吴。
不堪临别多愁思,欸乃声中听鹧鸪。
左瞰风波右石湖,云间隐映见浮屠。
江山入画今犹昔,岁月撺梭日又晡。
醉笔草书登雪候,征袍旧绣拂天吴。
不堪临别多愁思,欸乃声中听鹧鸪。
这首《登天马山》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通过对登山所见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慨。
首句“左瞰风波右石湖,云间隐映见浮屠”,以“左”、“右”二字开篇,巧妙地将视线引向左右两侧的风景,左侧是波涛汹涌的水面,右侧则是静谧的石湖,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接着,“云间隐映见浮屠”一句,将视线提升至云端,只见佛塔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与庄严之感。
“江山入画今犹昔,岁月撺梭日又晡”两句,诗人将眼前的山水美景与历史长河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时间流逝的思考。江山如画,虽历经千年,依旧美丽如初;而时间如同穿梭的梭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觉已至黄昏时分。
“醉笔草书登雪候,征袍旧绣拂天吴”则转而描写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诗人以“醉笔”形容自己挥洒自如的书法,仿佛在攀登雪山时,内心充满了激情与自由。同时,“征袍旧绣拂天吴”一句,通过描述穿着带有吴地传统绣花的征袍,暗示了诗人可能有过远行的经历,此刻回望,心中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不堪临别多愁思,欸乃声中听鹧鸪”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的不舍与忧伤。在即将离开之际,耳边传来渔歌和鹧鸪的叫声,这些自然的声音,不仅增添了离别的氛围,也引发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哀愁,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疏凿近东城,萧森万物荣。
美花移旧本,黄鸟发新声。
曲阁池傍起,长桥柳外横。
河浑远波涨,雨急断虹明。
云与危台接,风当广厦清。
朱鬐看自跃,翠柏种初生。
香草犹能识,山苗未得名。
南峰及西岭,常共酒杯平。
谁道江南暖,新春见雪飞。
鸥来亲客艇,花乱上人衣。
古郡地偏寂,野窗寒入微。
戴家人不远,欲去未能归。
坐见沙头月,复怜衣上辉。
正如从我饮,还欲照君归。
相逐影徒是,共嗟欢已非。
夜深依岸落,寒色入伤违。
六代俄然又一唐,青山坐阅几兴亡。
心知江左非王业,口说中原是帝乡。
落日有时登北固,春风吹梦过钱塘。
荆坟桧宅依然在,留与乌衣话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