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袯与下襫,青蓑苦能织。
晓披春雨来,晚晒阳坡侧。
蔽身常自足,冲湿曾为得。
任从野风吹,已敌寒蓬色。
上袯与下襫,青蓑苦能织。
晓披春雨来,晚晒阳坡侧。
蔽身常自足,冲湿曾为得。
任从野风吹,已敌寒蓬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八)袯襫》。诗中,诗人以农夫的视角,描绘了袯襫(一种古代农夫穿的蓑衣)的日常生活场景。他赞美了这种朴素的农具——青色的蓑衣,尽管织造辛苦,但它在春雨中保护着农人,白天在阳光下晾晒,为农夫遮风挡雨,提供庇护。蓑衣虽然简陋,但能满足农夫的基本需求,甚至在风雨中抵挡寒意,不亚于坚韧的寒蓬。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尊重和对劳动者的深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农事的亲近和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