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雷峰行脚僧》
《赠雷峰行脚僧》全文
明 / 谢长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一钵沿门日,长途冬复残。

修行知独苦,乞食遇人难。

世路黄金贵,风尘白眼看。

请师驻芒屦,姑了此心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脚僧在漫长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他对修行的坚定信念。首句“一钵沿门日”生动地展现了僧侣每日乞食的生活状态,以“一钵”象征简朴的生活,以“沿门日”描绘其每日行走于街头巷尾,寻求施舍的情景。接下来的“长途冬复残”,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侣行脚的艰苦与漫长,冬去春来,岁月更迭,依旧在路上。

“修行知独苦,乞食遇人难。”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僧侣对修行之路的理解与体悟——修行本身就是一种孤独而艰难的旅程,而乞食时遭遇他人的冷漠或不理解更是增加了这份困难。这种生活状态虽苦,但僧侣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世路黄金贵,风尘白眼看。”这两句则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比了世俗中金钱地位的尊贵与僧侣眼中世界的平和与真实。通过“白眼看”这一动作,诗人巧妙地传达出僧侣对于世间繁华与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追求的坚持。

最后,“请师驻芒屦,姑了此心安。”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的敬仰与期待,希望僧侣能够停下脚步,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与满足。这不仅是对僧侣修行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行脚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侣在艰苦环境中对修行的执着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谢长文
朝代:明

谢长文(一五八八-?),字伯子,号花城。番禺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贡生。素有文名,曾参与陈子壮所开南园诗社,又和黎遂球《黄牡丹诗》十章,名曰《南园花信诗》。八年(一六三五)任惠州府训导,历平远县、博罗县教谕。由教职升涢阳知县。广州拥立,授户部主事,历仕户部员外郎。明亡,不复出。晚年事释函是于雷峰,名今悟,字了閒。有《乙巳诗稿》、《雪航稿》、《秋水稿》、《谢伯子游草》。清李福泰修同治《番禺县志》卷一一、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猜你喜欢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其四

黄甲声名四十年,薇垣粉署共称贤。

方看荐鹗升三事,又乞归身别九天。

恩诏近从丹阙降,使车遥向碧山悬。

耆英莫谩誇中洛,江右风流也自传。

(0)

次寿邓郎中母韵二首·其一

百岁星霜是永年,七闽闺教最称贤。

自期西日堪留挽,不信南山可变迁。

白发已看封紫诰,綵衣时复奉华筵。

故应志节高如许,赢得人间福寿全。

(0)

过沅州见故乡父老从戎者与道家乡事多有识先人者因赋此

边城父老旧乡邻,弭节从容问所因。

绿鬓已应辞故里,白头犹解识先人。

衣衫尚有唐风旧,童稚皆传楚语新。

为说好安耕凿计,只今雨露万方匀。

(0)

赠舞阳朱进士

甲科选士擢才良,喜见天荒破舞阳。

彩笔昔年同战艺,蓝袍今日又还乡。

相逢莫厌金樽满,谈笑聊便竹牖凉。

柏府先登应自愧,好期他日共飞霜。

(0)

题沧州丹室卷

道人结屋沧州里,四面阑干枕碧湍。

石榻生寒秋气润,柴门涌月夜涛寒。

鸾凰佩影空中见,龙虎丹光水底蟠。

清绝一尘飞不到,蓬壶元只在人间。

(0)

春日怀刘佥宪三首·其一

千里关河归故邑,两年风景忆虚庵。

郢中白雪知谁和,爨下清琴想自谙。

君拥霜台名未已,我伤风木意难堪。

近来几欲裁书寄,春雁其如不向南。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