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尽日欹芳树,春好谁珍护。
惊寒鹦鹉却怜花,报道杏花多处、要帘遮。
弹棋斗草人都倦,亲把茶团碾。
翠铛煎倚碧窗纱,又看茶烟漾作、几重花。
秋千尽日欹芳树,春好谁珍护。
惊寒鹦鹉却怜花,报道杏花多处、要帘遮。
弹棋斗草人都倦,亲把茶团碾。
翠铛煎倚碧窗纱,又看茶烟漾作、几重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人以“秋千尽日欹芳树”开篇,巧妙地将秋千与芳树结合,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在春日的午后,秋千轻轻摇摆,与周围的树木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略显寂寞的画面。
接着,“春好谁珍护”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之情。随后,“惊寒鹦鹉却怜花,报道杏花多处、要帘遮”,通过鹦鹉的反应和对杏花的特别关注,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保护与欣赏。
“弹棋斗草人都倦,亲把茶团碾”,这一句描绘了人们在享受春日之余,选择了一种更为闲适的生活方式——弹棋、斗草,而后亲自研磨茶叶,泡制香茗。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生活情趣的高雅品味。
最后,“翠铛煎倚碧窗纱,又看茶烟漾作、几重花”,通过煎茶的过程,诗人巧妙地将茶烟与花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茶烟袅袅升起,如同几重花般在空中绽放,既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艺术的一种独特诠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雅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