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六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六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在冬至这一重要节气进行祭祀和庆典的盛况。"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六成"两句表达了对天地自然秩序的颂扬与庆祝之情,其中"大明"指阳光明媚,冬至后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南至"即冬至,太阳到达黄经最南端;"朔旦圆丘乐六成"则是形容祭祀活动的场面。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两句写出了古代帝王在重大节气中遵循上古圣君尧舜的典范,以至诚之心进行祭祀。其中"文轨"可能指的是用来记录时间和历法的工具;"斋祠忝备汉公卿"则是形容祭祀活动中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两句描绘了夜晚星空璀璨,天体运行之美,以及早晨的乐声清脆,这些都是吉庆的象征。
最后两句"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则是说在祭祀的地方,有专门的平台用来颂扬和祝福,而黄云捧日形容的是祥瑞之气如同黄云托举太阳,象征着国家安泰。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至时节的祭祀活动和自然景观,展现了古人对于天地秩序、皇权合法性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望的深厚情感。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何许相求,且不是、南温北石。
也欲学、绝交高论,自陈余癖。
万里鱼书长记忆,十年波浪伤离拆。
算此舟、不是剡溪舟,空回得。非出处,何须惜。
非瑕颣,何须摘。看雪销鸿去,有何留迹。
安石岂无同乐意,玄真不是朝廷觅。
但眼前、真率暂相违,歌声寂。
雨枕莺啼,露班烛散,御街人卖花窠。
过眼无情,而今魂梦年多。
百钱曳杖桥边去,问几时、重到明河。
便人问,无了东风,此恨难磨。落红点点入颓波。
任归春到海,海又成涡。江上儿童,抱茅笑我重过。
蓬莱不涨枯鱼泪,但荒村、败壁悬梭。
对残阳,往往无成,似我蹉跎。
过雨城西路。看轻云、弄日花间,微寒如雾。
谁是宣华门守者,报我十分开五。
便痛饮、能销几度。
寄语后来看花客,待看花、莫待开成树。
成树也,半为土。佺巢蜀锦今何许。
记西湖、聚景村庄,王亭谢墅。
冷落柯丘二三子,更问何园韩圃。
悄一笑、回车竹所。
点点守宫包红泪,纵倾城、一顾倾城顾。
家国事,正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