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许相求,且不是、南温北石。
也欲学、绝交高论,自陈余癖。
万里鱼书长记忆,十年波浪伤离拆。
算此舟、不是剡溪舟,空回得。非出处,何须惜。
非瑕颣,何须摘。看雪销鸿去,有何留迹。
安石岂无同乐意,玄真不是朝廷觅。
但眼前、真率暂相违,歌声寂。
何许相求,且不是、南温北石。
也欲学、绝交高论,自陈余癖。
万里鱼书长记忆,十年波浪伤离拆。
算此舟、不是剡溪舟,空回得。非出处,何须惜。
非瑕颣,何须摘。看雪销鸿去,有何留迹。
安石岂无同乐意,玄真不是朝廷觅。
但眼前、真率暂相违,歌声寂。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满江红(其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故人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首句“何许相求”开篇即问,点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探索。接着,“且不是、南温北石”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表达了寻找真挚友情的渴望。
“也欲学、绝交高论,自陈余癖”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高洁之士的向往,以及自己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执着。这里,“绝交高论”可能指的是古人中那些能够超脱世俗纷争,坚守己见的人物。
“万里鱼书长记忆,十年波浪伤离拆”这两句通过对远方书信和长时间相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分离带来的痛苦感受。这里的“万里鱼书”典出自《战国策》,形容书信传递之难,增添了一层深远的情愫。
“算此舟、不是剡溪舟,空回得。非出处,何须惜。非瑕颣,何须摘。”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所乘之船的感慨,它既不像传说中的神舟,也无需过分珍惜或挑剔。这段落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平和态度。
“看雪销鸿去,有何留迹。”此句通过对雪花消逝的描写,象征着时间流逝,世事无常,以及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安石岂无同乐意,玄真不是朝廷觅。”这里,“安石”、“玄真”可能指的是道家或佛家的修行之地,它们代表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与精神世界的选择和向往。
“但眼前、真率暂相违,歌声寂。”末句则是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友情的珍惜,以及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时那种沉默无言的情感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他对于人生、友情以及精神追求的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