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松月夜窗虚,宴坐澄心一卷书。
莫道画前元有易,静中天理亦森如。
画堂松月夜窗虚,宴坐澄心一卷书。
莫道画前元有易,静中天理亦森如。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以画堂、松月、夜窗、澄心、一卷书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通过“宴坐”这一动作,展现了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仿佛在一本古书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莫道画前元有易”,这句话暗示了表面的简单并不意味着内在的浅薄。在画前,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深层的意义,而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往往隐藏于表面之下。这不仅是对绘画艺术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
“静中天理亦森如”,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静谧的环境中,宇宙的真理如同森林一般茂密,等待着有心人去探索和领悟。这里的“天理”不仅指自然法则,更包含了道德伦理、宇宙秩序等更深层次的概念。通过“静”来感知和体验这些真理,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静谧环境的描绘和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和、深入理解宇宙真理的生活态度。薛瑄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精神修养和哲学思考的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娥眉春月斗婵娟,雷砰夜响空中泉。
江南客子喜空翠,踏破平羌江水边。
归来梦寐绕岩壑,千花烂锦明帷幄。
起来如在娥眉巅,画史新图为君作。
陇西太白去不还,浣花堂草苔石斑。
西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娥眉山。
枫落字江云,霜侵寒夜月。
飘飘刘贞长,挥手捐佩玦。
鸿宝箧中书,久作红垆雪。
近别心己遥,遐思几时辍。
明明空前镜,照见丝与发。
子行勿迟留,出门志己豁。
人心不如镜,对面异燕越。
佩玦无用捐,赠以双巨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