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三眺远台》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三眺远台》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0)
注释
山似:比喻山像。
高人:品格高尚的人。
长远人:永远矗立在那里的人。
不登高处:不登上高处。
见无因:无法看到其原因或意义。
筑台:建造平台。
土石无多子:使用的土石不多。
照眼:映入眼帘。
峰峦得许新:峰峦显得新颖。
阵马奔腾:战马疾驰。
时绝远:瞬间消失在远方。
风涛舒卷:风浪起伏。
忽无垠:忽然变得无边无际。
白云:象征超脱世俗的自由。
逃名处:避名之处。
此中:这里。
藏隐沦:隐藏避世的人。
翻译
山像高洁的人永立远方,除非登高才能见到他的原因。
建造的土石平台并不多,但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峰峦景色。
战马奔驰时身影消失在远方,风浪翻滚间忽然展现出无边的景象。
白云悠然自在于此,却仍担心这里隐藏着避世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景与人文交融的画面。诗人以"山似高人长远人"起笔,将山比作高洁的隐士,暗示了山的深远与高洁之态。接着,通过"不登高处见无因",表达了登高才能领略美景的观点,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筑台土石无多子"写的是在山上建造眺远台的过程,虽然工程不大,但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新的风景。"照眼峰峦得许新"进一步描绘了眺远台上所见的壮观山峦,给人以清新之感。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运用比喻,将山势起伏比作风波荡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最后,诗人以"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收尾,寓意白云飘渺之地正是避世隐居的理想之所,然而即使如此,诗人仍担心这里可能隐藏着不愿被尘世打扰的隐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苏辙作为宋代文人,其诗作常有哲理思考,此诗也不例外。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满江红.自题旧照

窣地相看,还引镜、攸然欲笑。

谁写作、锦衣窄袖,入时风调。

一卷长携原似昨,怪翁当日曾英少。

更可怜、捧砚煮茶人,年方妙。容偃蹇,湖山靠。

听响屧,回廊绕。任小园烂漫,春风花草。

如此生平良不恶,呼儿早认而翁貌。

倘将来、画出不堪观,皤然老。

(0)

减字朩兰花.赵真还先生别号半僧,索赠

名于何自。云俗云僧俱未是。甚事名曾。

仍旧还他号半僧。依然一我。唤马呼牛无不可。

若说先生。还算无名是的名。

(0)

减字朩兰花.盱眙残雪

多才春雪。点染山川真妙绝。剩粉零丹。

犹衬长途月色寒。陡然日出。雪应能剩三之一。

日上山时。日又居然好画师。

(0)

大圣乐

白羽扬幡,莲花作幕,凛然先声。

领七萃、星列云屯,点点轻沙堆面,令下风清。

螳臂当车难恃勇,看谈笑、烽烟指顾宁。

纶巾映日,轻裘行阵,不信书生。

军中倚马草檄,便露布先成奏上京。

好收戈韬矢,归牛放马,齐贺升平。

执丑都门,献俘天阙,玉陛千官颂洗兵。

黄河带,更泰山如砺,求世簪缨。

(0)

瑞鹤仙

轻风吹小苑。正玉轴牙签,百城南面。试展青缃卷。

笑鲁鱼亥豕,千秋尘满。古人活现。

却未许、粗人梦见。

仗何人、炯炯双眸,斩尽葛藤一片。

留恋子虚乌有,怪诞齐谐,何须高卷。

不求甚解,持此法,思过半。

十三经,廿一史,从吾好,值得心烦意乱。

休深藏、尘土堆中,蠹鱼游遍。

(0)

风流子

花前新酒绿,谁相劝、赖有莫愁声。

正刻羽引商,移宫流徵,当筵一曲,宛转分明。

歌喉逞、萧萧林朩落,黯黯碧云凝。

衣着缕金,扇低宝月,韩娥未去,梁上尘惊。

回风才唱罢,看栏畔浑似,秋后凄清。

谁念丽娟魂断,不比秦青。

想花朝月夕,等闲度过,阳阿白雪,无限关情。

引得周郎一顾,唤作春莺。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