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
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
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景与人文交融的画面。诗人以"山似高人长远人"起笔,将山比作高洁的隐士,暗示了山的深远与高洁之态。接着,通过"不登高处见无因",表达了登高才能领略美景的观点,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筑台土石无多子"写的是在山上建造眺远台的过程,虽然工程不大,但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新的风景。"照眼峰峦得许新"进一步描绘了眺远台上所见的壮观山峦,给人以清新之感。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运用比喻,将山势起伏比作风波荡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最后,诗人以"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收尾,寓意白云飘渺之地正是避世隐居的理想之所,然而即使如此,诗人仍担心这里可能隐藏着不愿被尘世打扰的隐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苏辙作为宋代文人,其诗作常有哲理思考,此诗也不例外。
窣地相看,还引镜、攸然欲笑。
谁写作、锦衣窄袖,入时风调。
一卷长携原似昨,怪翁当日曾英少。
更可怜、捧砚煮茶人,年方妙。容偃蹇,湖山靠。
听响屧,回廊绕。任小园烂漫,春风花草。
如此生平良不恶,呼儿早认而翁貌。
倘将来、画出不堪观,皤然老。
白羽扬幡,莲花作幕,凛然先声。
领七萃、星列云屯,点点轻沙堆面,令下风清。
螳臂当车难恃勇,看谈笑、烽烟指顾宁。
纶巾映日,轻裘行阵,不信书生。
军中倚马草檄,便露布先成奏上京。
好收戈韬矢,归牛放马,齐贺升平。
执丑都门,献俘天阙,玉陛千官颂洗兵。
黄河带,更泰山如砺,求世簪缨。
轻风吹小苑。正玉轴牙签,百城南面。试展青缃卷。
笑鲁鱼亥豕,千秋尘满。古人活现。
却未许、粗人梦见。
仗何人、炯炯双眸,斩尽葛藤一片。
留恋子虚乌有,怪诞齐谐,何须高卷。
不求甚解,持此法,思过半。
十三经,廿一史,从吾好,值得心烦意乱。
休深藏、尘土堆中,蠹鱼游遍。
花前新酒绿,谁相劝、赖有莫愁声。
正刻羽引商,移宫流徵,当筵一曲,宛转分明。
歌喉逞、萧萧林朩落,黯黯碧云凝。
衣着缕金,扇低宝月,韩娥未去,梁上尘惊。
回风才唱罢,看栏畔浑似,秋后凄清。
谁念丽娟魂断,不比秦青。
想花朝月夕,等闲度过,阳阿白雪,无限关情。
引得周郎一顾,唤作春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