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雨花台》
《登雨花台》全文
清 / 洪繻   形式: 古风

西望杳杳天阙山,东望大江去不还。

金陵故宫自何处,石头钟阜如长干。

兹冈锁钥城南关,遥撑半壁成重磐。

采石军声撼建业,古今争夺此弹丸。

梁武讲经于此间,天花法雨散华鬘。

青丝白马来侯景,朱雀乌鸢出大圜。

此台旧事不堪忆,高座寺边馀暮色。

吊古何须感废兴,即今且复埋荆棘。

梅岭已荒内史亭,石冈已铲谢公迹。

孤垒犹留战后氛,二泉空话茶时客。

嗟乎,绝好江山可游观,兵燹一动无翠峦。

于今寰海再鼎沸,岂得江淮一水安。

我从高处望中原,南北山门白日残。

岷江万里来秋色,缥缈海东生暮寒。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登雨花台》,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诗中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之感。

首句“西望杳杳天阙山,东望大江去不还”,以远眺的姿态,勾勒出山川的辽阔与江河的浩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接着,“金陵故宫自何处,石头钟阜如长干”两句,将目光转向历史,金陵的辉煌与石头、钟阜等地名的对比,暗含着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感慨。

“兹冈锁钥城南关,遥撑半壁成重磐”描绘了雨花台作为战略要地的险峻与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其在历史上的军事意义。接下来,“采石军声撼建业,古今争夺此弹丸”则进一步强调了雨花台在战争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它所见证的历史变迁。

“梁武讲经于此间,天花法雨散华鬘”、“青丝白马来侯景,朱雀乌鸢出大圜”两组诗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雨花台与古代帝王、战争的紧密联系,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和影响。

“此台旧事不堪忆,高座寺边馀暮色”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动荡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历史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最后,“吊古何须感废兴,即今且复埋荆棘”一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淡然接受。

“梅岭已荒内史亭,石冈已铲谢公迹”、“孤垒犹留战后氛,二泉空话茶时客”则通过具体的地点和场景,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战争遗留痕迹的反思。

“嗟乎,绝好江山可游观,兵燹一动无翠峦”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观被战争破坏的痛惜之情。“于今寰海再鼎沸,岂得江淮一水安”则反映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我从高处望中原,南北山门白日残”、“岷江万里来秋色,缥缈海东生暮寒”则是诗人站在高处,遥望远方,对国家命运和自然景象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作者介绍

洪繻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

居士无尘堪洗沐,道人有句借宣扬。

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惟闻佛放光。

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

却须重说圆通偈,千眼熏笼是法王。

(0)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十

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

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0)

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馀。

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0)

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

别君二十载,坐失两鬓青。

吾道虽艰难,斯文终典刑。

屡作退飞鹢,羞看乾死萤。

一落戎马间,五见霜叶零。

夜谈空说剑,春梦犹横经。

新科复旧贯,童子方乞灵。

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苍苔高眹室,古柏文翁庭。

初闻编简香,稍觉锋镝腥。

岷峨有雏凤,梧竹养修翎。

呜呼应嶰律,飞舞集虞廷。

吾侪便归老,亦足慰馀龄。

(0)

读《开元天宝遗事》三首·其三

琵琶弦急衮梁州,羯鼓声高舞臂韝。

破费八姨三百万,大唐天子要缠头。

(0)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其二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