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
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
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月色与赏花情境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独到的艺术表达。
"北客南来岂是家" 这一句,透露出诗人作为异乡游子,对于所在之地是否能称得上“家”的一种迷茫与怀疑。这里的“岂”字用得极为传神,它包含了一种自问自答的语气,既有对故土的思念,也有对现实的不甘心。
"醉看参月半横斜" 则是诗人在酒力之中,对着夜空中那斜倚的月亮和点缀其间的星辰进行观赏。这里的“参”字指的是三星,也就是常说的织女星,诗人以此象征自己孤单的境遇,同时也映射出一种超脱世俗、与宇宙为伴的心境。
"他年欲识吴姬面" 这句话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吴姬”指的是古代吴地的美女,代表着美丽与纯洁。而诗人表达的是对于那种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希望能够亲眼目睹其真容。
"秉烛三更对此花" 则描绘了诗人通宵达旦,对着那一枝梅花,手持蜡烛进行深夜赏析的画面。这里的“秉”字用得十分生动,它表现了一种专注与珍视。而“三更”则是对时间的描绘,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观赏之久远和专一。
总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月色、星辰、美女以及梅花等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绝俗之美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抒发。
华国生贤俊,江山孕秀灵。
鸭头淦水绿,螺髻玉筒青。
敏捷收科第,奇豪见典刑。
笑谈回暖律,诗句挟风霆。
官偶求彭泽,才宜在汉庭。
麒麟横逆气,鸑鷟敛修翎。
民讼多閒日,棠阴自满亭。
浪传书课奏,须看鼎彝铭。
仲夏逢佳节,非烟聚杳冥。
数蓂馀一叶,推道间千龄。
阡陌登丰后,笙歌烂熳听。
绮筵环妙丽,寿斝捧娉婷。
欢洽连更烛,情高促画屏。
九衢花照夜,万井月开扃。
风飐银河动,天惊玉露零。
三台星密处,旁有老人星。
北风半夜轩昂变,倒泻天河飞似霰。
初惊弱质柔于冰,稍意澄江净如练。
心知消息到杯盘,坐觉精神生笔砚。
晓来竹下失青莎,鹄立细长三四片。
似欺赵子躯六尺,欲恼何郎书万卷。
诗泉要子涌三峡,酒路许吾通一线。
可怜顷刻纵如花,不奈消流终怯晛。
经尝凛冽合增嫌,爱惜为馀犹眷恋。
画莎江上真已奇,歌曲郢中殊不倦。
自惭追琢费巧心,欲为不托嗟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