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尤延之尚书·其二》
《挽尤延之尚书·其二》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律诗

宿留江湖长子孙,行藏节节耐人看。

及为侍从身垂老,欲试平生事转难。

书就仅题前太史,功成方记旧甘盘。

令人长恨经纶意,历事三朝见一斑。

(0)
翻译
长久以来在江湖中留下子孙后代,行为举止引人细细品味。
等到成为侍从时已年老体衰,想要实践一生的理想变得更为艰难。
写完书只在前太史那里题名,真正成功才会忆起昔日的简朴生活。
这让人深深遗憾未能实现宏图大志,历经三朝变迁可见一斑。
注释
宿留:长久停留。
江湖:指社会或民间。
子孙:后代子孙。
行藏:行为和隐藏,这里指人的举止。
耐人看:引人深思。
侍从:宫廷中的随从官员。
身垂老:年老体衰。
平生事:一生的理想或事业。
转难:变得更加困难。
书就:著作完成。
前太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历史。
功成:取得成就。
旧甘盘:简朴的生活。
经纶意:治理国家的大计。
历事:经历世事。
三朝:三个朝代。
一斑:一鳞半爪,形容只看到一部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挽诗,悼念的是尤延之尚书。诗中表达了对尤氏一生经历的感慨和对其人格品质的赞赏。首句“宿留江湖长子孙”描绘了尤氏长期在民间或江湖中度过,子孙繁衍,显示出他的坚韧与毅力。次句“行藏节节耐人看”则赞美他无论身处何地,其品行都值得人细细品味。

“及为侍从身垂老”写到尤氏晚年才进入仕途,但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试图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欲试平生事转难”暗示了他年事已高,实现理想变得更加艰难。接着,“书就仅题前太史”提到尤氏或许完成了著作,但遗憾的是未能在生前得到应有的认可,只有“前太史”的赞誉。

最后两句“功成方记旧甘盘,令人长恨经纶意”表达了诗人对尤氏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功业成就的惋惜,以及对他深藏不露、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的敬佩。“历事三朝见一斑”则概括了尤氏跨越多个朝代的经历,展现出他的忠诚和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叙事和抒情,赞扬了尤延之尚书的品格和才能,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牧牛图二首·其二

牧儿三尺箠,乌犍唯所使。

吻渴不及泉,奔逸顾乃尔。

大德在顺情,民物同一理。

驭众有安危,毋谓悉由己。

(0)

金山寺·其一

俯槛江心寺,涛声两带分。

天晴秋见海,山润午生云。

短棹今重到,名泉昔有闻。

西风吹别酒,斜日未成醺。

(0)

龙沙晚行

晚风度疏松,琳琅动仙阙。

回波滚明沙,错认地上月。

(0)

望上清山三首·其一

赤城龙虎紫云盘,白石楼台北斗坛。

闻道仙床啼玉女,欲从何处问金丹。

(0)

夏日过序公

炎天楼殿荫空扉,永昼云林孤鸟飞。

病起出门风色异,独来清坐老僧依。

扑帘花片疑红雪,解带藤萝映紫衣。

万事回头谁得问,但逢心赏莫教违。

(0)

郊园牡丹复花容往

问主寻芳客故来,百花开尽此花开。

凄凉野径堪车马,烂熳天香只草莱。

穿叶自由蜂逐逐,坐枝频起燕回回。

杨花暮合风沙迥,绕树猫倾醉后杯。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