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龙气去复来,长风万里黄云开。
手提三尺视六合,酒酣独上歌风台。
大风之歌何壮哉,樽前洒泪数行下。
当时听者翻悲哀,沛中小儿解击鼓。
不见干戈见歌舞,三户丘墟已灭秦,两生制作空逃鲁。
君王自信材且武,衣冠士人弃如土,大风之歌竟何补。
李侯自是江东儒,壮年挟策事明主。
平生慷慨心好古,亦欲南游吊徐楚。
是时朝多贤俊臣,坐令四海无兵尘。
礼乐成俗忠孝敦,君亦还家怀老亲。
君归试问荆与榛,岂无儒硕遭沈沦。
丈夫勋业共努力,君今岂是江湖人。
芒砀龙气去复来,长风万里黄云开。
手提三尺视六合,酒酣独上歌风台。
大风之歌何壮哉,樽前洒泪数行下。
当时听者翻悲哀,沛中小儿解击鼓。
不见干戈见歌舞,三户丘墟已灭秦,两生制作空逃鲁。
君王自信材且武,衣冠士人弃如土,大风之歌竟何补。
李侯自是江东儒,壮年挟策事明主。
平生慷慨心好古,亦欲南游吊徐楚。
是时朝多贤俊臣,坐令四海无兵尘。
礼乐成俗忠孝敦,君亦还家怀老亲。
君归试问荆与榛,岂无儒硕遭沈沦。
丈夫勋业共努力,君今岂是江湖人。
这首诗《歌风台送李舍人》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的开头以“芒砀龙气去复来,长风万里黄云开”描绘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空的辽阔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场景中。接着,“手提三尺视六合,酒酣独上歌风台”两句,通过描述手持宝剑的英雄形象,以及在酒醉之后独自登临歌风台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
“大风之歌何壮哉,樽前洒泪数行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引用刘邦《大风歌》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豪情的向往和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同时,通过“当时听者翻悲哀,沛中小儿解击鼓”这一细节,展现了历史的悲壮与无奈,以及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接下来,“不见干戈见歌舞,三户丘墟已灭秦,两生制作空逃鲁”几句,通过对比和平时期的歌舞升平与历史上的战争与动荡,突出了历史变迁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君王自信材且武,衣冠士人弃如土,大风之歌竟何补”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英雄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英雄行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提出了对英雄主义的反思。
最后,“李侯自是江东儒,壮年挟策事明主。平生慷慨心好古,亦欲南游吊徐楚”通过介绍友人李舍人的身份和志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遗迹的探访愿望。
“是时朝多贤俊臣,坐令四海无兵尘。礼乐成俗忠孝敦,君亦还家怀老亲。君归试问荆与榛,岂无儒硕遭沈沦。丈夫勋业共努力,君今岂是江湖人”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祝福,希望友人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公正和文化传承的关切。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文化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雨积稻畦白,晴添麦垄黄。
野桥排雁齿,山路转羊肠。
鸟语有时好,田家随事忙。
一年春尽日,身迹更他乡。
身到瑶池。正□永芙蓉,跕素鸾飞。
绿云淡笼波面,鸳影差差。
青冥世界,向龙宫、涌出江妃。
凝望久,夜凉如水,人间惆怅芳时。
池上方壶仙伯,是珊珊月佩,绰绰冰肌。
重来碧环胜处,笑引琼卮。
谁歌白雪,坐中客、赛过玄晖。
醉归也,玉绳低转,晓风轻拂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