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菩提院》
《菩提院》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菩提古精舍,兵馀但茅茨。

我行勌午暑,少憩容奴炊。

山僧老无子,养蚕如养儿。

奈何煮白茧,乃欲缫青丝。

燕泥固可恶,覆巢似非宜。

不闻两足尊,顶鹊安无隳。

我亦学佛者,言之为兴悲。

作诗书壁间,以为浮屠规。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àn
sòng / wángzhīdào

jīngshèbīngdànmáo

xíngjuànshǔshǎoróngchuī

shānsēnglǎoyǎngcányǎngér

nàizhǔbáijiǎnnǎisāoqīng

yànècháofēi

wénliǎngzūndǐngquèānhuī

xuézhěyánzhīwèixīngbēi

zuòshīshūjiānwèiguī

注释
菩提:佛教中的智慧树,象征觉悟。
兵馀:战乱之后。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勌:疲倦。
午暑:中午的炎热。
憩:休息。
奴:仆人。
养蚕:养蚕取丝。
奈何:为何。
缫:抽丝。
燕泥:燕子筑巢的泥土。
覆巢:破坏鸟巢。
两足尊:指人类,因古人称人‘两足动物’。
顶鹊:指喜鹊,常在屋顶筑巢。
隳:毁坏。
佛者:佛教徒。
兴悲:引发悲伤的情绪。
浮屠:佛教寺庙,也指和尚。
翻译
菩提古精舍,兵馀但茅茨。
我行勌午暑,少憩容奴炊。
山僧老无子,养蚕如养儿。
奈何煮白茧,乃欲缫青丝。
燕泥固可恶,覆巢似非宜。
不闻两足尊,顶鹊安无隳。
我亦学佛者,言之为兴悲。
作诗书壁间,以为浮屠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教修行者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开篇“菩提古精舍,兵馀但茅茨”两句,通过对菩提寺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废与静寂的氛围,其中“兵馀”暗示着战乱后的平静,“茅茨”则是野草丛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

“我行勌午暑,少憩容奴炊”表明诗人在炎热的夏日午后进行散步,同时观察到农夫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这里“勌午暑”的用法,生动地展现了夏季的酷热,而“少憩容奴炊”则表现出对辛勤劳作农民的同情。

接下来的“我亦学佛者,言之为兴悲”两句,揭示了诗人作为一名佛门弟子的自我定位,以及他对于世间苦难所产生的情感。这里“兴悲”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和生命苦短的深刻理解。

最后,“作诗书壁间,以为浮屠规”则是诗人的自述,他通过在墙上留下的诗句来传递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将这些诗作为对佛教塔院(浮屠)的颂赞。这里“浮屠规”暗示着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超越现世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农民生活以及个人修行感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悲悯,同时也反映出佛教对于个体生命价值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江楼晚眺

一汀红蓼乱飞鸥,两岸芦花覆钓舟。

此景合教谁管领,水边人在夕阳楼。

(0)

题桃源图

仙境萦回一水通,人家住处绝尘踪。

渔郎忽到惊相问,犹说当年避祖龙。

(0)

午日瞿塘观竞渡

龙舟一叶戏苍茫,画楫齐操忽怒泷。

俄顷翻身葬鱼腹,醉魂惭诉汨罗江。

(0)

采药

香术新参叶长齐,雨时来斸破春畦。

归来閒向泉头坐,洗净山中两足泥。

(0)

闻鸠

看花几日喜春晴,布谷无端唤雨鸣。

何处听来最伤感,荒村树里两三声。

(0)

送珣楚山还广济

一来说法众皈依,云水无心又复归。

处处逢僧留半偈,时时礼佛备三衣。

斋筵赴遍人缘喜,净业修多世态违。

鸡罩山前明月夜,家徒相候启禅扉。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