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底柴门昼不关,读书人共白云闲。
谁知更有清閒客,独立斜阳看晚山。
树底柴门昼不关,读书人共白云闲。
谁知更有清閒客,独立斜阳看晚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卷。首句“树底柴门昼不关”,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自然与生活和谐共存的画面,柴门昼开而不闭,透露出主人生活的随意与自在。次句“读书人共白云闲”,将人物与自然巧妙融合,读书之人与悠闲的白云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后两句“谁知更有清閒客,独立斜阳看晚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之美。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隐居的闲客独自站立于夕阳之下,凝视着渐渐远去的山峦。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更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思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更是一曲心灵的颂歌,引导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片刻的宁静与自我反思。
章子吴兴彦,多才遂壮图。
蓝田元产璞,沧海不遗珠。
事业云霄展,年华翰墨纡。
苑花春跃马,台柏夜闻乌。
辨物能悬鉴,为圜肯破觚。
从容陪宪节,慨慷握兵符。
近日闻江左,连城作盗区。
逆徒千国纪,妙略合时须。
况是周夫子,真如汉大夫。
绣衣仍直指,铁甲每先驱。
伫见收奇烈,谁犹玩细娱。
敬亭山色好,胜赏未容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