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流风百世师,华川东畔有新祠。
殷勤为谢同门友,蘋藻时将荐一卮。
文献流风百世师,华川东畔有新祠。
殷勤为谢同门友,蘋藻时将荐一卮。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送绶东归十一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归乡的祝福。
“文献流风百世师”,开篇即赞扬友人学识渊博,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灯塔,指引后世。这种赞誉不仅体现了对友人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暗含了对其人格魅力的推崇。
“华川东畔有新祠”,点明友人归乡的目的地。华川东畔新建的祠堂,既是友人精神寄托之所,也是其家族和乡亲缅怀与纪念的地方。这一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庄重的画面,充满了对友人归乡的期待与敬意。
“殷勤为谢同门友,蘋藻时将荐一卮。”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同门师友的感激之情。在友人即将踏上归途之际,诗人以“蘋藻”(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祭祀)为喻,象征着纯洁与敬意,通过献上一杯酒的方式,向同门师友表达最深的感谢与祝福。这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既展现了对友人个人成就的肯定,又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传统美德,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余生行年将六十,不知何者为忧戚。
富贵不骄贫贱安,以此存心度朝夕。
往年承乏佐中书,大官羊膳供堂食。
只今赐老作编氓,衣食信天无固必。
陋巷箪瓢如素居,不管茅茨春雨湿。
门前载酒求赋诗,锦轴牙签日堆积。
在官不置负郭田,既老翻得稽古力。
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
朝米不烦邻僧送,暮米不烦太仓籴。
我亦一饭不忘君,文人相轻所不及。
伤哉白首杜拾遗,入蜀还秦劳辙迹。
文章盖世亦何为,妻子相看百忧集。
一样伤心惯。月明中,南来乌鹊,楚天飞倦。
身是湘江斑竹子,点点泪珠成串。
曾熟读、离骚一卷。
王谢才名休浪许,怕旧家门第沧桑换。
为君语,定肠断。穷途忧结悲秋伴。
尽无聊,兰啼蕙泣,花笺洒满。
消尽少年豪荡气,此意有谁情愿。
便化作、石人都软。
流水琴材君绝妙,遇中郎、定识桐枝爨。
焦尾恨,且休怨。
笑将卮酒互相搀,瞒却当筵石尉严。
犹自怕人肠未断,临行分付与鞋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