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美山中桐,千古生清风。
斲削罗徽弦,不费胶漆工。
伊石台有梅,月冷云空濛。
一弹弹春江,迟日春融融。
再弹弹招隐,霜木吟樵枫。
三弹弹离骚,感慨古道隆。
大羹玄酒味,旨趣回颛蒙。
世无子期耳,知音未易逢。
袖手长太息,所听何不同。
所听非不同,举世郑卫聋。
彼美山中桐,千古生清风。
斲削罗徽弦,不费胶漆工。
伊石台有梅,月冷云空濛。
一弹弹春江,迟日春融融。
再弹弹招隐,霜木吟樵枫。
三弹弹离骚,感慨古道隆。
大羹玄酒味,旨趣回颛蒙。
世无子期耳,知音未易逢。
袖手长太息,所听何不同。
所听非不同,举世郑卫聋。
这首宋代徐集孙的《古意》描绘了一幅山中桐木琴的诗意画面。诗人赞美了山中桐木自然生长出的清风之韵,即使未经人工雕琢,其质地也足以制作出罗徽弦,无需胶漆修饰。接着,他以伊石台的梅花和冷月云雾为背景,烘托出弹奏的意境,春江、暖阳与秋枫、霜木、古道相映成趣,每一弹奏都寓含深意,从春江之悠扬到招隐之静谧,再到离骚之感慨。
诗人感叹世间难觅如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即便有美妙的琴声,世人却往往难以领悟其深远的旨趣,仿佛沉浸在郑卫之乐的俗世中而失聪。最后,诗人长叹不已,指出虽然听者众多,但能真正理解和共鸣者寥寥,揭示了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琴声与自然景色的交融,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世俗风气的批判。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