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林中石径欹,竹窗高掩少人知。
阴符读罢香烟细,溪鸟惊飞客到时。
绿树林中石径欹,竹窗高掩少人知。
阴符读罢香烟细,溪鸟惊飞客到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隐居生活场景。首句“绿树林中石径欹”,以“绿林”和“石径”的形象,营造出一片自然与静谧的氛围,暗示了访者所处环境的原始与清幽。“石径欹”则增添了路径的蜿蜒曲折之感,仿佛引导着读者深入这静谧的世界。
接着,“竹窗高掩少人知”一句,通过“竹窗”与“高掩”的结合,不仅展现了隐居之所的隐蔽性,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淡泊与超然。竹窗半开半掩,既透露出一丝生机与活力,又保持了与世隔绝的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自由与宁静。
“阴符读罢香烟细”这一句,将人物的活动与环境氛围紧密结合。主人公在静谧的环境中阅读《阴符经》,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而“香烟细”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的祥和与深邃,仿佛空气中弥漫着智慧与宁静的气息。
最后,“溪鸟惊飞客到时”以生动的细节收尾,溪边的鸟儿因访客的到来而惊飞,这一瞬间的动态打破了之前的宁静,却也恰到好处地平衡了整个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生动。同时,这也象征着隐居生活虽宁静,但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偶尔的访客带来了外界的信息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淡泊与超然,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乱山缺处城楼呀,双旗萧萧晚吹笳。
烟深绿桂临绝壑,霜落残濑鸣寒沙。
废台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
铃斋下榻约僧话,松阴枕石放吏衙。
杯羹最珍慈竹笋,瓶水自养山姜花。
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
少年远游无百里,一饥能使行天涯。
岂惟惯见蓬婆雪,直恐遂泛星河槎。
故巢肯作儿女恋,异境会向乡闾誇。
一杯径醉帻自坠,灯下发影看鬖髿。
关路谁非观国宾,此君肝胆独轮囷。
故家遗俗欲坠地,博士议郎方要人。
久矣扁舟弄江月,往哉骎马踏京尘。
敕中墨色如鸦湿,日待东归一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