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庆道士何丹林作亭竹间方成予名之以秀野因留小诗》
《天庆道士何丹林作亭竹间方成予名之以秀野因留小诗》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斫竹通圭窦,开垣列画图。

乾坤藏小有,日月近方壶。

树色云边断,山形地外孤。

时来骋游目,更为剪繁芜。

(0)
注释
斫竹:砍伐竹子。
圭窦:像圭(古代玉器)形状的孔洞。
开垣:开辟围墙。
画图:绘画或图案。
乾坤:天地。
藏小有:隐藏着微小的奇妙。
方壶: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比喻仙境。
树色:树的色彩。
云边:云的边缘。
山形:山的轮廓。
地外:大地之外,形容遥远。
时来:好时机。
骋游目:放眼游览。
剪繁芜:修剪杂乱。
翻译
砍竹打通圭窦,开辟围墙排列画图。
天地间隐藏着微小的奇妙,日月仿佛接近仙境葫芦。
树影在云边时断时续,山势在大地之外显得孤独。
好时机来临就放眼看世界,还要修剪杂乱以求清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悟与情操。"斫竹通圭窦,开垣列画图"表明诗人是在修剪竹子,以此来比喻创作和艺术的过程,同时也指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宛如一幅画卷。

"乾坤藏小有,日月近方壶"则是借用道家思想,意在表达宇宙万物之大与个人境界之小,以及时间空间感知上的变化。这里"乾坤"指天地,"日月"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方壶"则可能暗示一种封闭或是有限的空间范围。

"树色云边断,山形地外孤"描绘了景色的迷离与山形的独立,这里"树色"指的是树木的颜色,而"云边"则是自然界中模糊不清的部分。"山形地外孤"表现出诗人对远处山峦孤独美感的捕捉。

"时来骋游目,更为剪繁芜"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间内,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并借由修剪枝叶来净化视觉和心灵。这里"更为剪繁芜"可能是指诗人的写作行为,即不断地精炼自己的艺术表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也反映出诗人在创作中追求简洁与纯净的艺术态度。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和道士陈天隐·其一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精神常与天来往,躯壳不知谁滞留。

穹壤岂无陆脩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0)

书林十景·其二仙亭暖翠

元君吴老皆升真,民怀被德为斯亭。

和烟芳草连天碧,笑日仙花满树春。

前后古阴迎蓊郁,远近琅玕森玉立。

祥风静定不见寒,凤尾婆娑暄暖日。

(0)

木兰花慢·其一冰

傍池阑倚遍,问山影、是谁偷。

但鹭敛琼丝,鸳藏绣羽,碍浴妨浮。寒流。

暗冲片响,似犀椎、带月静敲秋。

因念凉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瓯。妆楼。晓涩翠罂油。

倦鬓理还休。更有何意绪,怜他半夜,瓶破梅愁。

红裯。泪乾万点。待穿来、寄与薄情收。

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

(0)

飞来山

有山昔飞来,神怪安可测。

万壑鼓风雷,千岩为羽翼。

胡为忽移徙,到此无倾侧。

灵越得奇峰,琅琊失遗迹。

烟云随而至,杉篁古所植。

如何草创时,躺作瞿昙宅。

闻之有苾刍,岁久苦刓刻。

凿声响深崖,火烬淬层壁。

平为土木基,蔑有苍翠色。

金粟千亿身,窣堵百馀尺。

回廊尽复叠,寸地无闲隙。

一聚红尘中,万瓦青烟羃。

成彼有为善,斯可长太息。

我试来寻山,山形俱变易。

方念此崭绝,安得如往昔。

不谓山之足,下落言偃室。

知是骞翥时,于兹堕岩石。

屹尔画疆畔,其谁敢侵蚀。

随宜得形胜,触目见崷崒。

小桂结沈阴,清露有疏滴。

巾履日可赏,琴樽雅成饰。

多谢对幽岑,亦足开烦臆。

若在祇园间,岂更存馀碧。

(0)

舟回练塘

柁转秋塘迥,寒光彻万寻。

叶声风外急,吟思雨中深。

白发存公道,青山适素心。

疏钟何处起,暝色正沈沈。

(0)

薄媚.第二虚催

飞云驶。香车故国难回睇。

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

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愿勿容其至。

周亡褒姒。商倾妲己。吴王却嫌胥逆耳。

才经眼、便深恩爱。东风暗绽娇蕊。彩鸾翻妒伊。

得取次、于飞共戏。金屋看承,他宫尽废。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