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谬学道,白须何由生。
故人指我笑,闻道未能行。
我笑谢故人,唯唯亦否否。
老聃古道师,白发生而有。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亭中掌亭人,何尝随客奔。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毁。
墁墙支折栋,在我不在尔。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肝心化黄金,齿发何足言。
中岁谬学道,白须何由生。
故人指我笑,闻道未能行。
我笑谢故人,唯唯亦否否。
老聃古道师,白发生而有。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亭中掌亭人,何尝随客奔。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毁。
墁墙支折栋,在我不在尔。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肝心化黄金,齿发何足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白须》,诗中以个人的经历和哲理思考,探讨了年龄增长与学道的关系。诗人自嘲中年时误入学道之路,感叹白发早生,朋友对此表示质疑。诗人回应说,即使是老子这样的古道大师,也有白发,这并非修行不佳的标志。他引用佛经中的故事,指出即使身体有不白之症,心灵的纯净更为重要。
接着,诗人以掌亭人为例,说明主人的存在决定亭子的稳固,强调内在修为而非外在形象。最后,诗人向道家仙人玉晨求取五色丸,寓意通过修炼使内心达到至高境界,即使身体衰老,精神上的黄金(即智慧)更为宝贵,牙齿头发的衰败无足挂齿。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白须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人生阶段变化的理解和对内在修养的追求,体现了苏辙诗歌的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