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精神常与天来往,躯壳不知谁滞留。
穹壤岂无陆脩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精神常与天来往,躯壳不知谁滞留。
穹壤岂无陆脩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作品《和道士陈天隐(其一)》。诗人以儒道相通为引,表达了对人生因缘际遇的深刻思考。他认识到儒道虽然源头相似,但现实中人们往往被尘世的纷扰所束缚,无法完全解脱。诗中提到“紫府寥阳”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地,而“红尘辛苦几时休”则揭示了世俗生活的艰辛不易。
诗人进一步强调,尽管精神可以追求与天的契合,但肉体却常常困于尘世,不得自由。“穹壤岂无陆脩静”暗示在广袤天地间,或许存在如陆脩静般的隐逸之地,能让人超然物外。最后,诗人以“知君认得故吾不”表达对知己的理解和共鸣,表明他们共享着对超越世俗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沉思以及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迅风会高云,逝逝曷能巳。
朝耸冠剑驰,夕暮遭累系。
荣辱邈何因,嘅嘅昧成理。
湖程莽复阔,滩溜于春驶。
肃肃东骛帆,晨夜不得止。
仰睇啼柯猿,俛伤跃清鲤。
一言季布召,斥以一言毁。
从古谁靡然,寄语求全子。
岷峨晴翠落鲸波,牛斗灵光出太阿。
万里风烟归揽结,三川麟凤入搜罗。
花明帝里春将近,云绕乡山路不多。
往与门生作同榜,曲江先后引鸣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