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池阑倚遍,问山影、是谁偷。
但鹭敛琼丝,鸳藏绣羽,碍浴妨浮。寒流。
暗冲片响,似犀椎、带月静敲秋。
因念凉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瓯。妆楼。晓涩翠罂油。
倦鬓理还休。更有何意绪,怜他半夜,瓶破梅愁。
红裯。泪乾万点。待穿来、寄与薄情收。
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
傍池阑倚遍,问山影、是谁偷。
但鹭敛琼丝,鸳藏绣羽,碍浴妨浮。寒流。
暗冲片响,似犀椎、带月静敲秋。
因念凉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瓯。妆楼。晓涩翠罂油。
倦鬓理还休。更有何意绪,怜他半夜,瓶破梅愁。
红裯。泪乾万点。待穿来、寄与薄情收。
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
这首《木兰花慢·其一》是宋代词人蒋捷的作品,以冰为主题,通过对冰的描绘,寓言了词人的感情世界。词的开篇“傍池阑倚遍,问山影、是谁偷”,词人独自倚靠在池边栏杆,疑惑冰的形成是否有人为之“偷”去夏日的温暖。接着,他以白鹭和鸳鸯比喻冰的纯洁,暗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失落。
“寒流。暗冲片响,似犀椎、带月静敲秋”描绘了冰在寒流中发出的声响,如同犀牛角在月下轻轻敲击,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词人联想到凉荷院宇中的冰,曾被盛在金瓯中,显得尤为珍贵。
“妆楼。晓涩翠罂油。倦鬓理还休”借妆楼上的翠色瓶油,形容冰的晶莹剔透,而词人的心情却因思念而倦怠,只能暂时放下。接下来,“更有何意绪,怜他半夜,瓶破梅愁”表达了更深一层的哀愁,如同瓶中的梅花因冰破而凋零,象征着词人的情感困境。
结尾“红裯。泪乾万点。待穿来、寄与薄情收”描绘了词人的眼泪如红裯上的万点,希望能通过冰将情感寄托给远方的人,但又担心东风不转,无法传递这份深情。最后,“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表达了词人对归期无定的无奈和担忧。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冰为载体,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又有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