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应节垂金缕,天上迎祥捧玉卮。
更奏开元羽衣曲,年年长愿侍瑶池。
宫中应节垂金缕,天上迎祥捧玉卮。
更奏开元羽衣曲,年年长愿侍瑶池。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中庆祝端午节的盛况,充满了皇家的奢华与庄重。首句“宫中应节垂金缕”,以“金缕”这一华美的装饰物,形象地展现了端午节期间宫廷内装饰一新的景象,暗示了节日的隆重与喜庆。次句“天上迎祥捧玉卮”,通过“天上”与“玉卮”的结合,不仅体现了对吉祥的热烈欢迎,也暗含了对上天赐福的虔诚祈求,营造出一种神圣而美好的氛围。
后两句“更奏开元羽衣曲,年年长愿侍瑶池”,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引用了“开元羽衣曲”,这是唐代著名音乐之一,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传承。通过演奏这一曲目,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年年长愿侍瑶池”,则将这种愿望具象化为对常伴于瑶池之侧的渴望,瑶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仙境,代表着纯洁、美好与永恒,表达了诗人及宫廷人士对幸福、长寿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宋代宫廷在端午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既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又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美好祝愿。
周垣环辇道,云物锁圜丘。
大典刑牲帛,祠官识冕旒。
银潢扶砌落,珠宿抱坛流。
二祖功殊绝,群伦博考诹。
乾坤含一气,岳渎视诸侯。
神鼎高陵閟,斋宫御跸留。
绿苔蟠古簋,香草入空卣。
夹路松阴直,虚檐鸟迹游。
两京分郏鄏,百战定嬴刘。
五马今南渡,三山控上游。
长江龙虎阔,孝庙石羊秋。
野蝶飞花缓,春芜燕子愁。
芳郊偏寂阒,幽客独夷犹。
何日论封禅,皇舆奠九州。
杳杳河汉没,起视乃参横。
屡夕照言旋,庭月岂无情。
存亡恸一别,未敢诉分明。
夙怀妇子知,宁能念死生。
陵园已荒露,余岂归来耕。
努力保贱贫,执圭非尔荣。
亦既志靡亏,何假身后名。
掩衾抆涕窹,床雨啼鼯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