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垣环辇道,云物锁圜丘。
大典刑牲帛,祠官识冕旒。
银潢扶砌落,珠宿抱坛流。
二祖功殊绝,群伦博考诹。
乾坤含一气,岳渎视诸侯。
神鼎高陵閟,斋宫御跸留。
绿苔蟠古簋,香草入空卣。
夹路松阴直,虚檐鸟迹游。
两京分郏鄏,百战定嬴刘。
五马今南渡,三山控上游。
长江龙虎阔,孝庙石羊秋。
野蝶飞花缓,春芜燕子愁。
芳郊偏寂阒,幽客独夷犹。
何日论封禅,皇舆奠九州。
周垣环辇道,云物锁圜丘。
大典刑牲帛,祠官识冕旒。
银潢扶砌落,珠宿抱坛流。
二祖功殊绝,群伦博考诹。
乾坤含一气,岳渎视诸侯。
神鼎高陵閟,斋宫御跸留。
绿苔蟠古簋,香草入空卣。
夹路松阴直,虚檐鸟迹游。
两京分郏鄏,百战定嬴刘。
五马今南渡,三山控上游。
长江龙虎阔,孝庙石羊秋。
野蝶飞花缓,春芜燕子愁。
芳郊偏寂阒,幽客独夷犹。
何日论封禅,皇舆奠九州。
这首《天坛晚眺》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天坛在傍晚时分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天坛的庄严与宁静之美。
首联“周垣环辇道,云物锁圜丘”描绘了天坛四周环绕着城墙,如同帝王的车驾行经的道路,而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将整个圜丘都包裹起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氛围。
颔联“大典刑牲帛,祠官识冕旒”则点明了天坛作为祭祀场所的重要地位,大典之时,牲畜和布帛被用于祭祀,祠官们穿着象征权力的冕旒服饰,参与仪式,体现了对祖先和天地的敬畏之情。
颈联“银潢扶砌落,珠宿抱坛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银河比作扶助台阶的银色水流,而珠宿则像是围绕着坛台流动的星辰,形象地描绘了天坛周围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
尾联“两京分郏鄏,百战定嬴刘。五马今南渡,三山控上游。长江龙虎阔,孝庙石羊秋。”回顾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两京的划分、战争的胜利以及南渡的壮举,同时提到了长江的辽阔与孝庙前石羊的秋景,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野蝶飞花缓,春芜燕子愁。芳郊偏寂阒,幽客独夷犹。”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色,蝴蝶缓缓飞舞于花朵之间,燕子似乎在为春芜的荒凉而愁苦,整个场景显得既美丽又略带忧郁,进一步强调了天坛晚眺时的静谧与深沉。
整首诗通过对天坛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灵一心传清塞心,可公吟后础公吟。
近来雅道相亲少,惟仰吾师所得深。
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
冷曹孤宦甘寥落,多谢携筇数访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