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岩维石郭东偏,一窍玲珑月得先。
可向个中观太极,更从何处见心圆。
蟾团白玉宁生魄,影落青娥亦小天。
此景仙人原自有,迩来香火奉金仙。
岩岩维石郭东偏,一窍玲珑月得先。
可向个中观太极,更从何处见心圆。
蟾团白玉宁生魄,影落青娥亦小天。
此景仙人原自有,迩来香火奉金仙。
这首《仙岩夜月》由明代诗人黄琏所作,通过对仙岩月下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
首句“岩岩维石郭东偏”,以“岩岩”形容山石的峻峭,点出仙岩的位置在东侧的山壁上,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接着,“一窍玲珑月得先”,巧妙地将月光比作穿透山石的孔窍,形象地表现出月光的明亮与穿透力,同时也暗示了月光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可向个中观太极,更从何处见心圆。”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和内心的探索。诗人认为,在这月光与山石相映成趣的景象中,可以窥见宇宙的奥秘(太极),也可以体悟到内心的圆满。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接下来的“蟾团白玉宁生魄,影落青娥亦小天”,通过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白玉制成的圆盘,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落的情景。同时,诗人又以“青娥”(可能指女子或仙女)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此景仙人原自有,迩来香火奉金仙。”诗人感慨,这样的美景自古以来就属于仙人,而现在人们通过祭祀(香火奉金仙)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敬仰和追求。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仙岩夜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宇宙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