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车过段闾,尚德乃下已。
欲相干木辞,致禄国人喜。
礼贤非务名,秦兵还为止。
式车过段闾,尚德乃下已。
欲相干木辞,致禄国人喜。
礼贤非务名,秦兵还为止。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尊崇贤能、礼遇士人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驾车经过段闾时,尚德之人主动下车以示尊重的情景,展现了对贤才的敬重和礼遇。进一步,诗人提到欲与树木相辞,意在表达对士人地位的重视,使得国人都为之欢喜。最后,诗人强调礼贤并非追求名声,而是为了阻止秦兵的侵扰,体现了以礼待人为国之根本,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考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尊重,也反映了礼治思想在维护国家稳定中的作用。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历史背景的融合,诗人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
交情苦疏阔,君复是行人。
灯火谁同坐,诗书只自亲。
丹枫苍岭晓,黄菊好溪春。
一别三年远,相思入梦频。
年年客路即为家,多病谋生未有涯。
料得重阳好风日,自无情绪对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