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中》
《一中》全文
宋 / 丘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莫把三才别立根,此身亦自一中分。

四时环绕天包地,万片捲舒山出云。

道在灵台常泼泼,气归元海自沄沄。

百年保合太和内,老学无成恐有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
sòng / qiūkuí

sāncáibiégēnshēnzhōngfēn

shíhuánràotiānbāowànpiànzhìshūshānchūyún

dàozàilíngtáichángguīyuánhǎiyúnyún

bǎiniánbǎotàinèilǎoxuéchéngkǒngyǒuwén

翻译
不要孤立看待天地人这三才,人的生命也从中产生并划分
四季轮回,天空包容大地,万片云彩翻卷,山峰从云中显现
真理存在于心灵深处,不断流动,气息回归根本,自然流淌
百年间保持和谐统一,老年学习若无所成,恐怕会有所耳闻
注释
三才: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地人三要素。
灵台:古人对心灵或精神世界的称呼。
元海:指人体内的元气或生命的源泉。
保合太和:保持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状态。
老学:老年时期的学习或修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丘葵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哲学思考。开篇“莫把三才别立根”强调万物共根,反对将天地万物割裂开来。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整体论思维,也是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重要观点。

接着,“此身亦自一中分”则把这种宇宙观引申到个人身上,意味着个人的生命也是这个大统一中的一个部分。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整体的认识,以及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时环绕天包地,万片捲舒山出云”则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强化这种宇宙观。这里,“四时”指春夏秋冬,表明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而“万片捲舒山出云”,则形象地展示了山与云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景观,这些都是天地万物和谐运行的具体体现。

下文,“道在灵台常泼泼,气归元海自沄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学思考。这里“道”指的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与秩序,而“灵台”则是内心世界。“气归元海”,则是在说万物都有其本源,回到根本的自然状态。这两句诗强调了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最后,“百年保合太和内,老学无成恐有闻”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和学习态度的思考。这里“百年”指的是一生的时间,“保合太和内”,是希望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相处。而“老学无成恐有闻”,则是在表达一种谦逊的学习态度,即即使到了老年,也不敢说自己已经有所成就,害怕别人听到自己的夸张之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思考,以及个人的生命价值与学习态度的反思,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丘葵
朝代:宋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猜你喜欢

读白居易诗人咸谓香山之诗伤于易不知其易处正难及也偶读其集题此

儒雅曾闻白乐天,漫将率易议前贤。

但从性地中流出,月露风云总道诠。

(0)

万松寺三首·其二

上方栖碧嶒,松径破烟登。

堪与僧为侣,何劳竹作朋。

涛声将俗远,黛色得云凝。

古迹供诗料,苔碑尚可徵。

(0)

细雨

细雨濛濛入夜零,宵衣未肯锁扉扃。

霏微讵起田苗槁,渐渍才回砌藓青。

安得释愁欹枕寐,翻如有畏隔窗听。

拟吟七字消烦虑,烦虑频来笔为停。

(0)

丰泽园演耕耤礼

千亩将临耤,三推预习耕。

脉膏方起动,节序过清明。

礼以勤农重,诗因触念成。

犹思终亩教,望岁倍关情。

(0)

题德寿寺禅房

夙爱禅房静,频来有句酬。

上方三径远,古树半庭幽。

为问锡缁客,何如支远流。

离尘吾未逮,到此一淹留。

(0)

春日郊行杂咏·其八

掩映耕云种雨家,金吾行处不教哗。

豳风图画谁传得,海子门西十里斜。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