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寒中人晖景晚,江头兰若同游衍。
蛛丝垂户像设深,蜃气成楼钟韵远。
机发于踵宝藏俱,神物护持胜事殊。
更向僧房捉麈尾,令人欻忆聘君湖。
薄寒中人晖景晚,江头兰若同游衍。
蛛丝垂户像设深,蜃气成楼钟韵远。
机发于踵宝藏俱,神物护持胜事殊。
更向僧房捉麈尾,令人欻忆聘君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南寺游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句“薄寒中人晖景晚”,以“薄寒”点明季节,暗示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光线逐渐减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晖景晚”进一步强调了光线的柔和与时间的流逝,为后续的景致描绘奠定了基调。
“江头兰若同游衍”一句,将视线转向江边的寺庙,描绘了一幅众人一同游览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这里的“兰若”特指佛教寺院,与“江头”相呼应,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风光。
“蛛丝垂户像设深,蜃气成楼钟韵远”两句,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描绘了寺庙内外的景象。蜘蛛网垂挂在门框上,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感;而远处的钟声悠扬,伴随着海市蜃楼般的幻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两句通过自然与人造景观的对比,展现了寺庙独特的魅力。
“机发于踵宝藏俱,神物护持胜事殊”则表达了对寺庙内珍藏之物以及背后守护力量的赞美。这里的“机发于踵”可能暗喻了某种偶然或不经意间的发现,而“宝藏俱”则强调了寺庙内丰富的文化遗产或精神财富。同时,“神物护持”体现了人们对神圣力量的信仰,认为这些珍贵的事物得到了神灵的保护。
最后,“更向僧房捉麈尾,令人欻忆聘君湖”两句,诗人与友人在僧房内闲谈,提起了对某处湖泊的回忆,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麈尾”是一种古代文人常用的扇子,象征着文雅与闲适的生活态度。整个画面温馨而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南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美景和深厚友谊的赞美,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五洞深沈,九峰回抱,望中云汉相侵。
暮春天气,宫殿翠烟深。
一片山光澹净,溪月上、碧水浮金。
环楼杪,仙人度曲,空外响虚音。
龙香,时暗引,青鸾白鹤,飞下秋阴。
露华冷、环珠点缀瑶林。
犹记华胥梦断,从别後、几许追寻。
人间世,逝川东注,红日又西沈。
记得爷爷,说与奴奴,陈郎俊哉。
笑世人无眼,老夫得法,官人易聘,国土难媒。
印信乘龙,夤绿叶凤,选似扬鞭选得来。
果然是,西雍人物,京样官坯。
郑郎上马三杯。
莫把离愁恼别怀。
那孤灯只砚,郎君珍重,离愁别恨,奴自推排。
白发夫妻,青衫事业,两句微吟当折梅。
彦章去,早归则个,免待相催。
花深深。
一钩罗袜行花阴。
行花阴。
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日边消息空沈沈。
画眉楼上愁登临。
愁登临。
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贺白文章,英卫规模,簪缨世家。
更襟怀,芳润光风齐月,笔端奇伟,春藻天葩。
课最严城,升班清禁,蔽芾棠阴人竞夸。
争知道,富恩波衮衮,万顷无涯。
清辉庭桂方花。
映潋滟仙杯浮紫霞。
庆云龙风虎,明良际会,鸿动骏业,重叠辉华。
寿挹南峰,福迎庐水,未羡还丹九转砂。
从此去,看腰黄眼赤,迤逦堤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