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柴桑客,都令慧远骄。
那知今夜月,已过虎溪桥。
为少柴桑客,都令慧远骄。
那知今夜月,已过虎溪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送六君子(其四)四送明卿夜宿玉龙桥》中的一节,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以及对友人行踪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为少柴桑客”,以“柴桑”暗指友人,借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身份的尊敬和对其品格的赞美。接着,“都令慧远骄”,“慧远”是东晋高僧,此处借喻友人,暗示友人不仅才华横溢,还具有高尚的品德,以至于让人感到骄傲。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既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底蕴,也巧妙地将友人的形象与古代贤者的光辉相联系,表达了对友人的高度评价。
后两句“那知今夜月,已过虎溪桥”,则转而表达对友人行程的关注和祝福。诗人想象着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友人已经穿越了虎溪桥,踏上了新的旅程。这里的“虎溪桥”同样是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地名,与佛教故事相关联,象征着友人即将进入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新世界。诗人通过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也流露出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深深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友情、人生旅途以及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
离心一起泪双流,春浪无情也白头。
风若有知须放去,莫教重别又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