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
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解空长老莲花手,曾以佛书亲指授。
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
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解空长老莲花手,曾以佛书亲指授。
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追求。"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尘世的愿望。
"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尘嚣的心境。"雪山世界"形象既冷峻又纯洁,而"宝月独照琉璃宫"则是对佛寺中清净环境的描绘,这里的"宝月"可能指的是明亮而又温柔的月光,它只照耀着那座用美石建成的清净之地——琉璃宫。
接下来的两句"解空长老莲花手,曾以佛书亲指授"表明诗人对一位名叫解空的僧侣的尊崇。这位长老手持莲花,象征着从世俗污浊中升华而出的纯洁与智慧。而"曾以佛书亲指授"则说明这位长老曾经亲自教导诗人佛法,这里的"亲指授"体现了师徒间的亲密和教诲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表达了对远方僧侣生活状态的关切。"雪岭无人"描绘了一种孤寂而冷清的环境,而"又问来"则是诗人对于那位僧侣的再次询问,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这里的"夏腊"可能指的是岁月流转和时光易逝,"平安否"则是在询问这位僧侣是否还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闲不得。
有先见蓍龟,消得君王忆。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渥洼骥子展足长,朝发燕都夕夜郎。
一腹如椰贮夜光,挥毫落纸烂成章。
诵书三筴无遗忘,风采耸动中书堂。
伯父一见金玉相,声之以诗鸣凤凰。
顾我外氏出义阳,忝与此郎为雁行。
窃效昌黎序送童子张,期子更阅几星霜,姓名金榜相颉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