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闲不得。
有先见蓍龟,消得君王忆。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闲不得。
有先见蓍龟,消得君王忆。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这首词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王迈的作品《摸鱼儿·碧湾丹嶂堂》,王幼学即是王迈的别称。词中描绘了作者对一处风景如画之地——碧湾丹嶂堂的赞美和向往。
昔元城、昔指的是过去,元城则是一种清高无为的境界,南都高卧坚壁则是比喻自己立身处世的坚定态度。留耕便是元城样,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像那样的纯洁和坚不可摧。何肯枉吾寻尺,则是在强调自己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
曾直笔、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关心国家社稷(即国家和百姓)的安全与否,以及他多次向统治者提出自己的意见。明时逐客,则是在描述自己在朝廷中直言不讳的风格。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以及他手中的翠绿色笔(或玉)象征着高洁和文采。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则是在表达自己虽然有时会感到无聊,但依然喜欢去登临山水,寻找心灵的寄托。
梅山时访仙迹,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闲不得,有先见蓍龟,消得君王忆,则是在借用古代仙人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和渴望。
天阍不隔,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是在比喻作者希望能够找到或者帮助到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或事物,像是在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支撑着摇摇欲坠的事物。
整首词通过对碧湾丹嶂堂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高洁、追求真理,以及关心国家社稷和帮助他人的高尚品格。
溪山步步开图障,山影更随溪荡漾。
回环两县烟雨奇,一目尽奄长桥上。
乾枫枯柳澹不春,欢伯为解愁城屯。
书空咄咄亦良苦,抵掌呜呜聊任真。
山房竹阴生晚寂,客醉忘归主忘客。
沉机已寄谢安棋,逸兴何惭阮孚屐。
道人栖云乐其天,孰知为仙孰为禅。
定应风蜩足枯槁,绝胜磨蚁争回旋。